快时尚的发展受质量问题限制影响较大

时间:2016年09月02日来源:大河网

快时尚的发展受质量问题限制影响较大0.jpg

     “快”带来的飞速发展

  “挑了大半天,实在选不出第二件,最后我决定一件都不买了。”

  上周日下午3点,在郑州西区某商场的H&M店铺中,一位30出头的女士站在促销区徘徊了很久,最终还是走了。该女士告诉记者:“几年前喜欢买H&M,便宜时尚嘛,可是很多衣服都是穿两三次款式就走样了,质量太差。现在两件5折我也没购买欲望了……”

  近年来,凭借着设计快、上市快、更新快三大优势,

  H&M、C&A、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的销量在国内飞速上涨。然而,就在这些品牌在华疯狂开店的同时,其屡屡爆出的质量问题也被大众诟病,款式设计涉嫌抄袭大牌的质疑声也一直不绝于耳。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快时尚品牌来说,找到发展快慢的平衡点至关重要,其推出新品的速度可以快,但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却快不得。在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追求时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你能想象,昨天首次亮相时装周的服装,短短几天后,相同或类似的款式就挂在了快时尚品牌门店里,这样的上新速度对众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来说,绝对是无法抵抗的诱惑。”谈及热爱快时尚品牌的原因,85后消费者Anne说。

  “快时尚品牌之所以能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商品的上新速度与国内消费者不断追求时装潮流的需求相吻合。”一位女装品牌的设计师表示,“消费者对服饰的要求越来越前卫,他们渴望通过不同的新品来展示自己的风格,而快时尚品牌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这一心理诉求。”

  的确,“唯快不破”是快时尚品牌信奉的商业法则。就产品的上新周期而言,普通服装品牌通常在1~2个月左右,而快时尚品牌仅需7天。

  2006年,ZARA在上海开设了国内第一家门店,单店单日销售额高达80万元。这之后,快时尚品牌便成为国内市场的宠儿,其品牌门店遍布全国。据《2015中国商业地产发展趋势报告》指出,2014年快时尚品牌在中国新开门店274家。而2015年,十大快时尚品牌在华新开店达330多家,目前在华门店总数已经超过了1400家,同比增长27.5%。

  “快”带来的副作用

  近年来,快时尚品牌早已成为质量抽检黑榜上的“常客”。早在2014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针对2014年上半年进口服装的检测结果就显示,FOREVER21、ZARA、H&M、MANGO等快时尚品牌不合格产品数量达107件,占所有不合格产品数量的27.02%。

  而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5年11月公布的对快时尚服装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在被抽查的60批次产品中,共有8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包括GAP女式牛仔裤、优衣库修身牛仔裤(水洗产品)、H&M休闲外套等,问题主要集中在色牢度不达标、pH值超标等方面。

  基于对成本控制的考虑,快时尚品牌在设计阶段就已将高质量、使用期长的面料排除在外。据悉,在欧美地区,绝大多数快时尚品牌都设有自己的加工厂和面料厂,从事独立的生产活动。但在中国所属的亚太地区,这些品牌往往采用代工模式进行加工生产。随着中国代工厂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为保持低价定位,快时尚品牌不得不进一步压缩原料成本,最终导致其产品质量频出问题。

  曾在美国留学的女生Bella告诉记者:“美国本土的Forever21、H&M虽然价格低,但质量一直不错。相比我在国内买的H&M确实质量不行,毛衣才洗了两次就变形了……”

  除质量问题外,快时尚品牌服装设计抄袭问题也被时尚界所诟病。众所周知,在时尚领域,独到的设计是一个品牌的灵魂,快时尚品牌的成功归功于它快速有效的商业模式,但“快”也许恰恰成了他们“不得不抄”的原因。

  国外有媒体评论称:“服装行业在设计上需要很大投入,但很多品牌在商业模式的制约下根本无法对原创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导致他们在产品设计上借鉴其他品牌的产品,从而产生了抄袭问题。”

  正如英国《卫报》专栏作家露西·斯格尔曾说,快速满足、丢弃、再次消费的模式是“快速时装”业只重利润、投其所好、不计后果的体现,也令消费者毫无节制。但经历过“过度消费”的顾客自然会慢慢厌倦这种方式,市场会有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