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宁|伦敦时装周上的“静默”声响

时间:2016年02月29日来源:中国纺织网

  2016年2月国际时装周如期而至,许宁的作品也要在国际四大时装周:伦敦时装周进行发布。接下来我们连线了许宁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来了解一下这个新生代服装设计师的历程以及他对这次作品的一些感受。

1

  photo by Felix Cooper; styling by Anders Sølvsten Thomsen.

  photo by Roger Dean

  Q:能不能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许宁:我本科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硕士在国际顶级的服装设计院校:伦敦时装学院进行深造。其实经过4年多在上海素然服饰有限公司的设计工作后,我参加了由杭州政府和cocoon联合举办的第九届cocoon国际服装设计大赛,并拿到了金奖这样一个好成绩。并得到了他们的全额赞助包括对我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支持,到伦敦时装学院进行深造。

  其实在本科的时候我就有做一个决定,在一段工作之后我是一定要去国外看一看学一学的,体会一下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和对整个服装界的认识。其实在素然工作的那一段时期,学习到了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服装风格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学会怎么将设计变的更商业也更让人喜欢,王一扬老师的个人魅力和工作态度以及他对整个服装产业的见解,应该对我个人整个服装生涯都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影响。但在伦时硕士课程的学习,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个人风格的重要性,这将伴随我以后的整个服装生涯。在伦时学习的时候我一直都会考虑这么几个问题:什么样的才是好的,有意思的设计,经典的,经得起岁月推敲的。我更希望我的设计不要只要有一点点小的惊喜,这个小惊喜会让你穿这件衣服时产生感情。穿着体验:一定是可以让不同人去驾驭,穿着时一定不能让人产生拘束感!毕竟衣服只是衣服,它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结合。舒适:材质,细节,功能性,以及穿着者对这件衣服的见解。所以在我这段时间里一直在研究可脱卸和一衣多穿,那些可脱卸的口袋,领子,帽子袖口以及装饰物,所有的这些都会跟人有互动性,而这种互动性恰巧是我对我自己设计风格的定义。

  Q:谈一谈你的毕业设计?

  许宁:我希望的设计是男生和女生都可以穿着的一个系列。不是所谓的传统意义的中性性冷淡,而是带有倔强,率性,有生活感的服装。

4

  我的毕业设计叫做:mute。静音静默的意思,我想表达一种“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想法。其实这个灵感来源于我小的时候的一段经历,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非常内向的孩子,不爱跟小朋友出去玩,不喜欢跟人交往,也不喜欢跟人说话。我喜欢自己一个人画画,或者白日梦。但是其实,当我们很多人不说话的时候即使我表面非常的安静,但是我内心其实是非常的澎湃的,我们会听很多话,然后进行思考,或者听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所以我把这种内心和外表的冲突作为我这次的设计的主要研究,用一句话来说应该就是:when you keep silent, the thunder hidden inside。在设计细节上我用了很多功能性地设计:可脱卸的口袋、领子、帽子、以及一些小的配件。两面穿或者一衣多穿是我这次毕设的或者说是我个人风格的标签。在结构上我用了很多耳朵一样的裁剪手法,将一个平面空间通过最直接的剪开添加的方法营造多重空间,因为我觉得耳朵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器官,他跟我们的脸部其实处于一个非常诡异的三次元。我还用助听器的材质发展了一系列的辅料:比如说silicon的按扣,商标,拉链条和鞋套,传统的非常天然的棉,羊绒混纺兔毛,丝混纺有机棉,非常工业的尼龙和防水面料都构成了强烈的冲撞敢。颜色是我前几个project一直延续的蓝色系,这一次我添加了更多的不同色调的蓝色:天蓝,深蓝,宝石蓝,就好像你的一天从早餐到深夜,天色变化的一个过程。同时我用了那些静音按钮的颜色去丰富这个蓝色的色调,那些夕阳的黄色像小的按钮,跳跃在整个系列里。

3

  photo by ChenChen

  这个系列男孩气的款式造型以及和女孩的透明的材质也都很有很强烈的反差感。

  Q:看到你系列里有很多小球一样的配饰能谈一谈么?

  许宁:这是我跟一个产品设计师林涛的一个合作,他同样使用了橡胶做了很多类似声音碎片的小球,黄色蓝色用金属进行了串接。这些小球就像我们记忆力很多有故事的点,藏着快乐或者不快乐。这些配饰的可佩戴性也非常的强。也很感谢qiaoyunpeng跟我合作的一款双肩包受到了广大好评 。 accessory by Tao Lin

  Q:在伦敦时装周上进行服装发布的效果如何?

  许宁:这次秀很成功,收到了很多杂志及媒体的曝光,vogue uk, WWD(国际女装网).ID magazine, not just a lable, showstudio, cent magazine, wonderland magazine,clash magazine,grey field magazine 等多个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