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为何不停地在涨价?

时间:2012年10月16日来源:

  奢侈品的涨价问题已成为业内不成文规定,每年调价一两次,每次涨幅3%-5%左右,正是这样看似小踏步地前进,让奢侈品也成为一种实在可靠的投资品。但今年的涨价似乎来得不那么寻常。小编为你揭秘,奢侈品,你为何在不停的涨价?

  如果7年前,你有魄力和眼光购买了“LADYDIOR”包包,你肯定比其它投资赚的更多。因为7年后的今天,它的价格已经从1.4万元飙升到3.2万元。然而,在价格上调12%后,迪奥的“LADYDIOR”款皮包仍处于“不一定有货”的热销状态中。

  奢侈品的涨价问题已成为业内不成文规定,每年调价一两次,每次涨幅3%-5%左右,正是这样看似小踏步地前进,让奢侈品也成为一种实在可靠的投资品。但今年的涨价似乎来得不那么寻常。

  往年奢侈品涨价都集中在7、8月,但今年大部分都提前到4月份,LV率先在网上为涨价造势。10月,LV法国官网价格又全线上调,幅度有大有小,按照款式不同和限量版等区别划分尺度,但韩国中国香港等地区价格还未有所变动。

  随后而来的涨价潮更加凶猛,香奈儿、赛琳、古驰等纷纷涨价,就连雅诗兰黛最近也跟着涨价,而且幅度最高的达到20%。

  “一般情况下,奢侈品牌集中在七八月集体涨价,但今年的涨价潮来得更早。”奢侈品研究专家周婷表示,奢侈品涨价更多是为了保证其在业界和消费者心里的高端地位。这意味着奢侈品牌是依据市场需求和销量来决定是否涨价。而且,根据商品类型不同涨幅也不同,经典款的提价相对较高。

  事实上,奢侈品牌的涨价营销也起到了既定效果。据不少奢侈品牌销售人员表示,尽管价格有所提高,但大多商品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欧元贬值、关税问题成涨价元凶

  有数据显示,欧洲奢侈品接连遭遇“被贬值”现象,欧洲奢侈品集团的价格战略很清晰,就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保留品牌的高价值形象,一旦有任 何影响奢侈品牌形象缩水的因素出现,都会导致奢侈品涨价。如果不及时调价,可能会走向皮尔卡丹和梦特娇的悲惨境地,沦为一个普通品牌,其形象价值更是一落 千丈。

  中国已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在全球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很多奢侈品将中国市场视为“救世主”。而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每年活跃的奢侈品购买用户高达1300万。但由于国内的奢侈品价格高于欧洲市场大约40%,所以很多客户都是在国外消费。

  肥水当然不想流到外人田,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这两年,关于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的问题成为热门话题,以此试图降低国内奢侈品居高不下的价格。业 内人士曾预计,如进口关税确定下调,其幅度最高将达到15%,化妆品与烟酒等商品将率先降价。假如降低2%—15%的进口关税,那么终端市场产品价格最高 降幅将达到12%。

  而这种设想似乎并没有得到关税专家的认可,有专家甚至认为,只要国内对国外奢侈品的追逐热情不减,关税降为0,奢侈品价格也不会低。

  一位业内人士曾透露:“奢侈品品牌的定价是基于市场进行调控的,而这一调控正是基于不同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力。一般分为三个市场:欧洲市场、中国市场和北美市场。其中亚洲市场的价格最高,尤其是中国,因为中国市场很大,购买力也很强。”

  对于疯狂的涨价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了奢侈品牌全球定价公式,以皮具、服饰、箱包等快消品为例(不包括珠宝、名表、化妆品和香水),其中中国市场的定价为:

  原材料5%+加工成本10%(含设计、成品加工、运输)+利润保有率45%(品牌定价与年度价格涨幅)+广告与公关活动成本8%(年度)+专卖 店年度拓展成本6%(含商业便利条件)+人力资源团队成本10%(年度)+进口关税、消费税部分增值税等综合税率平均值16%=中国市场零售价格。

  而与此相对的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的原材料价格比例都为5%,但利润保有率却分别为20%和30%,原低于中国的45%的利润保有率。

  纵观奢侈品的发展,不断涨价无疑成为其最重要的营销策略。但对于不同品牌,涨价策略会略有不同。总体来看,香奈儿包包的涨价频率逐步降低,因为其包包类的产品变化不大,消费者会产生审美疲劳。

  而后来居上的赛琳却涨势凶猛,“赛琳的mini型号笑脸包刚上市的时候才1.1万元,短短几年时间就飙涨到了目前的近1.8万元,一直是我们的 爆款,甚至要等3-6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货。”一位奢侈品销售人员这样说。其原因在于作为一个新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高,越来越受消 费者的青睐和认可,涨幅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价格与销售量之间成正比关系,这明显违背了普通的经济学常识,但这似乎在奢侈品行业太正常不过了。就连很多奢侈品从业者也很惊讶这个“越涨越买”的奢侈品怪圈。

  “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生活必需品如果降低价格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但奢侈品如果价格太低反而无人问津,对于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来说,能在涨价前买到产品,就是赚到了。”一位品牌销售商表示。

  欧洲奢侈品提价 抑制中国人出国购物积极性

  奢侈品巨头计划提高欧洲市场价格以缩小与中国市场价差,增加中国国内市场消费。普拉达等奢侈品公司则可能有更多动作。普拉达发言人说,如果欧元持续疲软,那么为了减少与中国的价差,我们可能会考虑将产品在欧洲的价格提高最多10%,当然我们不会提高在中国内地的价格。

  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前不久说,由于海内外差价创下历史高位,其在华业务目前受到了影响。该集团首席财务长吉约尼虽然没有说会提高公司产品在 欧洲市场上的价格,但强调了会影响该集团价格决策的几项因素。吉约尼在与分析师举行电话会议时说,我们将采取一切最有利于路威酩轩利润的措施。路威酩轩拒绝透露详情。

  奢侈品行业正在想方设法解决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来自中国该行业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之一。欧元乏力,再加上中国对奢侈品征收的高额关税,使得中国内地与海外的奢侈品价格形成了巨大差距。欧洲市场的奢侈品如果提价,将会缩小与中国内地的价格差。同一款奢侈品在海外的价格比在中国内地的价格一般要便宜40%,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对进口奢侈品征收高额关税。

  中国出境游业务近年来蓬勃发展,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人受到了海外奢侈品的吸引。据境外旅游购物服务公司环球蓝联统计,中国人每到欧洲、新加坡和香港这样的地方进行一次出境购物游,都要花掉差不多1.1万欧元。

  奢侈品公司在扩大中国业务方面投入了巨资,因此它们希望得到回报,但中国消费者并不在离家最近的奢侈品店里消费,而是趋之若鹜地到海外购物。其中的缘由很简单。路易威登最具代表性的配饰之一、人气颇高的手提包Speedy 30在北京和上海的售价是人民币6100元(合964美元),而欧洲的售价为500欧元(约619美元)。

  同样,香奈儿手袋Timeless Classic Flap在法国的零售价为3100欧元(合3839美元),而同一款产品在中国内地却卖到3.7万元(约5850美元)。

  最近几个月,随着欧元兑美元和人民币汇率下跌,上述奢侈品价格差异进一步扩大。去年以来,欧元兑美元下跌了约15%,而欧元兑人民币则下跌了近16%。

  Tradition Securities and Futures S.A.分析师盖约特说,价格差距越来越大,非常不合理,企业需要迅速做出反应。

  经纪公司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分析师余雅乐说,中国消费者很可能将继续到海外大笔购物,因为奢侈品商在欧洲的涨价幅度不大可能超过5%到10%。

  但是,他们可能会减少购买量。前不久的一个上午,Alison Jiang在巴黎有名的百货商场的香奈儿门店外排队,她说,她计划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首次欧洲之行,以便宜的价格购买一些设计师作品。但是这名中国籍女 士说,如果欧洲的奢侈品涨价,她肯定会减少购买支出。

  国内奢侈品市场增速放缓 涨价仍是主旋律

  巴宝莉发出盈利预警,让整个市场相当意外。近日,巴宝莉(Burberry)公司公布了近期零售状况,其销售数据是自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有分析认为,以中国为主的亚太需求的增长不像以往那样迅猛,欧元区动荡等原因,引发市场担忧奢侈品行业出现发展放缓。

  多家奢侈品上市公司发布的财报数据均显示其在华销售增速明显下滑。有机构甚至判断,30%左右的中国富豪将缩减购买奢侈品的开支。巴宝莉集团在 声明中指出,集团名下开业超过一年的店面,销售额在截至9月8日结束的10周中增幅为零。

  这远低于截至6月30日结束的一个季度中6%的同店销售额增长。巴宝莉集团随后说,公司全年盈利预期可能会是在市场预测范围的最下端位置。

  据报道,巴宝莉财务总监斯泰茜·卡特赖特(Stacey Cartwright)表示:“我们知道并非只有我们受到影响。”她称,其他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品牌也受到了影响。这番言论被视为奢侈品行业的不祥 之兆,并引起奢侈品行业强烈反应,PPR、路易威登集团和瑞士厉峰集团均受到冲击,股价大幅下挫。

  事实上,普拉达的财报显示,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滑,比其12个月来的高点降低了25%。此外,路易·威登和蒂芙尼等品牌,近期在中国的市场份 额也有所下降。手表行业也出现了需求减弱的迹象。

  据介绍,瑞士历峰集团旗下钟表和珠宝品牌卡地亚CEO福纳斯日前透露,中国对卡地亚高端手表 的需求正在减缓。中国最大名表零售商亨得利控股有限公司近日也透露,最近几个月以来,国内对高端手表的需求增速已放缓至个位数。

  为何每年还固定涨价?一方面是奢侈品牌财报数据疲软,需求乏力,另一方面奢侈品牌并没有放慢其预备提价的脚步。业内人士表示,年中折扣是奢侈品营销的插曲,涨价并不 断拓展新店,才是品牌发展的主旋律。意大利奢侈品公司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 SpA)今年6月宣布,它将在中国内地目前289家门店的基础上再增100家。德国Hugo Boss AG今年5月表示,未来三年将在中国内地的门店将接近150家。

  一位奢侈品买手透露:“奢侈品涨价已是每年的例牌,关键就看它每次涨价的不同的时间点。再说,不涨价,如何保持奢侈品所谓保值增持的品牌地位和营销策 略。”但也有市场人士质疑,若涨价和打折同时进行,这其实只是品牌博弈的手段之一,只是,消费者真的会愿意为此买单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