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浙江省十佳服装设计师” 黄玉冰:重视东方霓裳的文化传承

时间:2014年01月17日来源:衣品服装网

  采访对象:浙江省十佳服装设计师、浙江农林大学服装设计系教授 黄玉冰
  衣品记者:石鑫丽

专访“浙江省十佳服装设计师” 黄玉冰:重视东方霓裳的文化传承0.jpg

图为黄玉冰老师

  衣品记者:交流共享行业精英管理智慧,欢迎关注衣品会客室!

  在不久前结束的2013第二届浙江省十佳服装设计师评选总决赛上,一组融合生态之美的秋冬女装设计作品,通过材质的肌理混搭装饰和部分融合传统旗袍的典雅身形,以水流曲线的分割设计,自然灵动的色彩,从19幅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正是凭借这组《江南水印象》荣获“浙江省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的黄玉冰老师。黄老师,欢迎您!

  黄老师:您好!网友好!

  衣品记者:黄老师,首先恭喜您获得“浙江省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对于这个奖项,您是如何看待的?能否和我们分享您的心情?

  黄老师: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这次大赛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比赛环节非常多,参赛的作品数量也很多,能获得这个奖项,我觉得非常荣幸,也是对我专业的一次巨大肯定和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激励。同时也要感谢协会的推荐,给了我这样一次表现的机会。

  这次评比,整体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部分,在预选赛中,我们首先针对整个品牌进行策划,以品牌画册的形式参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各个企业的优秀设计师们互相交流、学习,互相感受彼此的设计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以后,我会更加珍惜这份荣誉,在专业领域担负起更高的责任,把服装创意、创作做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希望未来我能在行业领域中具有带头示范作用。

专访“浙江省十佳服装设计师” 黄玉冰:重视东方霓裳的文化传承1.jpg

图为黄玉冰老师荣获“浙江省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

  衣品记者:预祝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您的获奖作品《江南水印象》传递的是一种东方哲学概念下的服饰视觉印象,您能否和我们谈谈本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创作思路?

  黄老师:我的设计作品,包括以往的一些作品,核心理念都是希望把我所在的地域文化传递给大家。在《江南水印象》系列作品中,我比较在意和关注的是杭州的水文化元素,或者说是浙江的水文化元素,围绕整个大杭州的水系概念,包括西湖的水、钱江潮水、天目山泉水等,来创意服饰形态。我本身非常喜爱水印象,而它的曲线动感恰好和当下的时尚概念非常吻合。因为经济萧条之下,人们的情绪有时候会太过激烈,太过冲突,而水的流动往往能舒缓人们的心灵。

  在作品表达上,我有意识地把水的流动线条与服装的功能性相衔接,使服装的分割线融入曲线的灵动感,同时把江南婉约、灵动的视觉机理,融入到服装装饰中,比如用服装的材料、毛皮的曲线机理,以及真丝丝绸压合后出现的曲线蜿蜒的线条感,来体现我的灵感元素。所有这些浪漫唯美的视觉印象,在我的服饰设计中都得到了诠释,我也希望借作品向大家展示我想要表达的宁静、舒缓的心理状态。


专访“浙江省十佳服装设计师” 黄玉冰:重视东方霓裳的文化传承2.jpg

  衣品记者:黄老师,您的这组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旗袍的元素,在咱们时尚界,我也经常看到我们中国的元素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设计师运用到作品中去,那么您如何看待我们东方服饰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绽放?

  黄老师:我非常关注中国文化在时尚界的传播。时尚从起源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西方的服饰形态,大家普遍关注的,包括时下大家所穿用的,也都是西式的服装穿用形态。但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我们的文化情怀、思维方式其实和西方人很不一样,所以我认为在服饰上,我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承袭。

  我们很多设计师并没有关注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是一味地简单模仿西方的服饰结构,最终所设计的服装穿在东方人身上,就不是那么和谐。比如东方人的五官比较平缓,不像西方人那么立体,所以在设计元素的选择上不能太强烈,而应是婉转、细腻的,能与东方人柔软的形态形成微妙的融合。西方服装的形式感非常强烈,人们会更多地关注服装,而不是人的印象。

  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在服饰消费观念上的转变,很多西方的设计师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会在设计中运用一些东方的概念,但他们往往只是运用了“形”,而没有运用“神”。也就是说,他们只运用了中国的传统符号,比如中国的盘扣、中国的龙纹图腾等,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符号的深层含义,比如龙纹图腾,一般是帝王的标志,象征着高贵、权威。如果不能理解这些符号背后的象征意义,只是简单地搬用,有时候反而会造成笑话。比如有些人将一些中文字符印在服装上,但那些字符的寓意并不美好,这样的作品在市场上是没有商业价值的。

  我希望中国设计走向国际,希望更多的设计师能把真正的东方神韵展现给世界。中国是一个非常细腻、浪漫、神秘的国度,有着非常丰厚的服饰文化底蕴和非常精细的手工工艺,在历朝历代的服饰中都有所呈现。我们已经有一部分设计师意识到了东方服饰的魅力,也在认真地传承这种文化,但东方服饰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我们去传承,特别是我们细腻的理念、婉约的哲学,以及东方人的含蓄之美和神秘、淡雅的情怀,希望有更多设计师一起将东方服饰文化带向世界。

专访“浙江省十佳服装设计师” 黄玉冰:重视东方霓裳的文化传承3.jpg

图为《江南水印象》系列作品橱窗展示

  衣品记者:确实,东方霓裳传递的并不是简单的中国符号,而是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气质。黄老师,您反复强调文化的重要性,那么作为设计师,如何用设计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文化诉求?

  黄老师:我觉得设计师不仅要关注服装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应该和中国传统文化行业有所交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比如刺绣、剪纸文化、民俗文化等,我们都应该有所涉及。今年有一个畲族文化服饰设计大赛,我觉得这项活动做得挺好,它把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创意到了服饰中。

  另外,设计师还要与更宽、更广的艺术领域进行交流。香奈儿的设计总监卡尔·拉格菲尔德,他不仅关注服饰设计,在摄影、建筑设计、环境空间设计等方面也有极佳的才华和创意。同时,他还主持了多个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他所有的设计作品总是像新生儿那样充满了生命力,几乎引领了所有年轻人一起追随他的时尚。包括对我影响甚深的香港理工大学的欧伟文老师、中国美术学院的吴海燕老师,还有张肇达老师,他们已不仅仅是服装设计师,更是一个全面的艺术家。只有强大的根基、全面的修为,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

  之前杭州迎来了敦煌文化艺术展,这些艺术门类其实与服装设计是相通的,我们服饰设计界可以借此机会推动相关的服饰创意活动。服装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印象,更应该是文化的寄托,设计师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才能提升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服装价值和着装艺术的厚度。

  衣品记者: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这给了本土设计师施展才能的机会,但国外设计力量的进入又带来了新的挑战。您是怎么看待目前国内的设计环境的?

  黄老师:我觉得现在的设计环境是越来越好的趋势。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大家对着装的需求更高了,购买力也更强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国外的设计力量涌入中国,但竞争的加剧往往会促使行业快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来有很多本土原创设计力量买手店正在逐渐崛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证明在这个时代,东方服饰文化会越来越受到支持,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正迎来一个很有活力的时代。

  当然,我们在把握这个机会向国外设计师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丢弃了自己的身份,不要忘记去挖掘中国人的着装体验和理念。我们要走向国际,但其实我们的作品只要能满足中国人的穿着,就已经有很好的市场了。中国的人口这么多,人们在着装需求上有很多渴望,设计师应该去调研中国人时下的着装需求,肯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大家提到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制服非常漂亮,而我们国内的制服仅仅满足了行政、防护等基本功能要求,还没有上升到服饰审美的概念。所以中国设计师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政府部门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有时候,服饰印象就像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当别人来到我们国家,在各个有职场着装的场合,如火车站、地铁等,最常接触到的就是工作人员的服装,这是我们给世界各国人民来到中国的第一印象,这些第一印象告诉他们我们国家和民族对着装的感觉和对艺术的要求是什么。所以有时候大家应该尊重艺术家的理念,而不是从行政上简单执行,这也是为了加速中国的服饰文化印象走向世界。


  衣品记者:黄老师,您除了设计师的身份外,也是咱们浙江农林大学文华学院服装设计系教授,针对目前的服装设计教育,能否谈一下您的看法?

  黄老师:随着行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现行的服装艺术教育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比如现在很多院校里面的服装机械设备与市场上的发展要求是不匹配的。所以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企业和院校之间的对接合作,推出更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包括院校老师也应该更活跃到企业的一线,加深和各个行业的交流。这样我们才能把新的理念带给学生,为服装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更合适、更到位的优质人才。

  我们浙江农林大学推出了支持创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求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学校,也要和社会紧密关联。我们的老师会和学生组成创业、创意团队,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也期待我们的教育能有更多新颖的模式。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去执行、去优化这些教育模式,形成一个良性的过程,对于我们服装教育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衣品记者:那您对我们正在学习的莘莘学子们又有哪些建议和期望呢?

  黄老师:我觉得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对专业抱着极大的热情和精微的敬业精神。服装不是简单的绘画创意,它是一针一线做出来的,需要有非常细腻的心思,以及非常缜密的工艺制作态度,所以太浮躁的性格,或者只是因为一时的喜好,并不是非常适合服装设计。

  另外,设计师还需要有终身求学的态度。服装是永远在变化,永远充满创意,永远都有新追求的行业,但在变化的同时,仍要承袭服装原有的文化形态,这就要求设计师关注自己、关注社会、关注政治、关注人们之间的关系。服装设计是人的艺术,不能简单地去理解,要持续学习。

  第三,要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服装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一个团队、一个行业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极大的能量,如果仅仅一知半解就去盲目从事这个行业,往往会带来很多浪费。比如很多企业产生了大量库存,还有一些小作坊因一时的关系爆发,但他们没有关注到服饰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独特性,没有关注到消费人群的需要,使得品牌后续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和困难。

  衣品记者:非常感谢黄老师今天和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心得体会,也祝愿您能继续为我们带来像《江南水印象》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作品!

  黄老师: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