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给自己匆忙冠上高级定制光环之时,业界对于中国“伪高定”的质疑之声愈显。什么是真正的高级定制?在灵感缪斯和文化积淀的背后,很少有人会关注法国高级时装协会的量化标准。
中国还未出现真正的“高定”
记者:有不少人说中国的高定是“伪高定”,您如何看这一质疑?
赵倩:定制其实涵盖了不同的程度和范围,为什么在这个年代大家还一定要强调高定呢?高级定制毕竟还是为了极少数人服务的,而更多的定制是应该为大众服务的,是要每一个人都能去参与的。
记者:真正的高级定制是什么?
赵倩: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品牌称得上是高级定制。高定在法国是一个法律称号,在全球拥有这一称号的品牌也不过20家。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设计师拥有这个称号,大家之所以说自己是高定,是因为心存向往。法国高级时装公会正在计划帮助至少一位中国设计师拿到名副其实的高定称号,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检验,而且标准非常严苛。比如这个设计师品牌的所有时装及配饰必须是为私人客户设计制造的;品牌在巴黎要有工作室,工作室至少有15名专职人员,并且常年雇用三名以上的专职模特;还要参加法国高级时装协会举办的每年两次的高级定制时装展示,每季不少于发布35套日装和晚装。这些标准在1992年更新了一次,但惟一不变的是,需要法国高级时装公会考察工作室与召开“高级定制”成员的董事会议对申请的成员进行保举与评定。
中国顾客思维壁垒被打破
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定设计师到中国“淘金”,他们发现在中国会遇到不少阻碍,比如语言障碍就会影响高定的服务感受,您怎么看?
赵倩:语言的阻碍并不局限在交流层面上,因为语言代表了一种思维模式。而中国的高定客户也越来越国际化,国际化不单是指硬件,正是因为这些海外设计师的到来,才能打破中国消费者对于高定思维模式的壁垒,这肯定是一大趋势。
记者:法国设计师到中国来,在设计理念上与中国消费者会存在代沟吗?
赵倩:如果客户只是拥有大量财富,但是对文化没有介入和了解,那么代沟肯定存在。文化之间会有差异,但也有共通的部分。拿破仑时期的家具中就有中国元素,而圆明园在最初设计时也有意大利设计师参与,就像是中国的设计师去法国做高定,也能与当地的客户擦出灵感火花一样。所谓代沟,其实是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在作祟。
中国设计需要海外话语权
记者:您认为中法高定设计师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赵倩:我们一直以来都把法国设计师作为标杆,我觉得这很奇怪,因为每个国家的设计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的教育体制使得设计人才的思维模式相对固定,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有机会去国外游学。你可能无法和这个设计师说一样的语言,但当你看到他的作品时会产生相同的感悟,所以我认为灵感是天生就共通的。
记者:未来中法间高定设计师的交流会着重哪些方面?
赵倩:目前我们正在把一些法国设计师介绍到中国来,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还会把一些中国设计师带到海外去。我们希望中国设计在海外拥有话语权,要争取话语权就不能排斥海外力量的介入,因为一扇门如果一边堵死了,另外一边也不会太畅通。此外,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理念是“中国定制”,定制是一种体验过程,而高级定制也只是定制的一部分。在网上快消风靡的今天,会有另外一种极端出现,那就是在实体店里的文化、历史的体验消费。 北京商报记者 黄天玉
高级定制门槛
●高级定制在法国是法律称号,在全球也不过20家。
●品牌所有时装及配饰必须为私人客户设计制造;在巴黎要有工作室,且至少有15名专职人员。
●常年雇用三名以上的专职模特。
●参加法国高级时装协会举办的每年两次的高级定制时装展示。
●每季不少于发布35套日装和晚装。
●经过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保举与评定。
赵倩,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中国代表、法新国际集团董事,主要负责法国对大中华地区在纺织、服装、艺术及其他时尚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国际著名设计师和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宣传推广、合作及商业模式。她参与发起 “China in Paris中国创意在巴黎”,力举“例外”、“吉芬”等品牌进入法国高级成衣和高级时装周的官方日程,成功引领首个中国品牌MOUSE JI进入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销售。还发起了“CCDC中国时装设计创意邀请赛”,以此平台走向国际的设计师有马可、谢锋、Uma Wang、Masha M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