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曼老方: 创业是学习, 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时间:2021年08月17日来源:

茵曼13周年了!

我尝试给自己写一段小结:

一路走来,我不是最“能打”的那个,只能说是,比较“耐打”的一个从业者。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游戏"。

一个品牌,不论你是大牌小牌,经受住市场的大浪淘沙,才能成为品牌;一个人,无论你是小人物大人物,终究还是平凡人物。

对于创始人,做品牌的过程充分验证了孟子的感悟:上天要赋予平凡人一个使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总结一句话:创业搞品牌,是上天对创始人进行人间地狱般的残酷考验。。。

潮起潮落, 往往在一夜间

在创品牌早期,前面几年实际上一直在亏钱,真的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在家不敢跟老婆说,在公司更不敢跟团队说。

后来想明白了。

很多时候,你选择做什么和选择不做什么一样重要。一家企业的经营情况,变好或变坏,它是一个长年累月导致的结果。

茵曼走过13年,我认为沉淀下来的最大资产,是基于棉麻的定位、基于品牌基因对顾客需求和环境变化的不断迭代创新。

围绕这个中心点,做顾客穿着舒适的棉麻制品,它始终是我不懈的追求。

上面这幅画叫“棉麻田的姑娘”,创意来自我小时候种棉花摘棉花亲身经历:蓝蓝的天、沃沃的土、白白的云... 自然舒适的味道

从事服装行业23年有余,做品牌十三年,期间亲眼看到很多战友离场,或转行,或选择放弃。作为同行人,有的时候内心也难免会焦虑,毕竟“打不死的小强”和“小强被自己打死”,往往只在一夜间。

做品牌的十几年,也许觉得我们其中有过人之处,疫情挺住了,线上线下在上新蜕变。

然而现实中,创业本来就不止一面。自己天天面对各种问题,也会有焦头烂额的时候;部门与部门还是会为目标进度吵得不可开交。。。

即便这样,依然不能阻挡我认为:我们的小伙伴是一群可爱的人;依然不能阻挡团队发自内心的热爱—驱使这个品牌变得更好。

你硬要问做品牌以来的得与失,我确实没有高招或标准答案,只能总结一些要素:

没有长期信仰, 造不出好产品

想要做好一个品牌,

创始人没有理想和初心,很可怕!

你不能脱离消费者视角去“自嗨”,更不能迷失在市场“表象”趋势里去狂奔。

品牌如果没有长期信仰,所有的办法永远只能解决当前问题,解决不了持续的问题。

长期的信仰,其实就是你愿意花时间,下本钱去做出好的东西;能够日以继夜坚持,不断去完善,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真理。

所谓阶段成果,它只是验证你过去做的、思考的是否正确,有没有跑偏。它是一种前进的激励,让你和你的团队有动力继续干下去。当年我们解放部队打到西柏坡整修,新中国胜利在望。他们没有在阶段胜利盲目狂欢,而是进行了警醒反思:继续保持优良作风,头脑清醒,着眼于未来,目光远大图强自律。这种警醒意识,它也是一种长期信仰的驱使。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坚守产品是 1 ,其他营销、打法是不断加 0  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团队内部自我认知革新,基于长期发展的目标对产品风格、产品细节的感知上面倾注更大的成本。

上图: 无感唛应用(logo处)不会刮肉,穿着更舒适;采用包缝工序,衣服领口不易变形,经过这道工序一件衣服成本相差3-10元

我们的纯棉产品,买回去可以直接穿。

这些衣服经过水洗工艺处理之后更亲肤,长期穿不变形、不缩水、不起球。为此,每件衣服的成本会增加约一块钱。

粗略算一下:

在品质升级所投入的成本,我们每一件衣服增加一块钱,一年算下来就是1500多万。

产品的贵或便宜,本质上不能体现一家企业的盈利水平,而要回到产品的价值—你的顾客愿不愿意接受你卖比别人高的价格。

面料辅料、工艺工序、设计人才等等,你在这些地方下足成本,才有底气去培养顾客的价值认知--不以贵或便宜来决定买还是不买。

如果你希望长期发展,必须顶住诱惑,形成自己的品牌定力、产品定力、价格定力。

你一直打便宜战术,等于是在吃慢性毒品,吃多了会上瘾,形成依赖-不促不销,长期下去五脏六腑产生并发症,就会要了你的命。

每天如履薄冰。。。

企业向哪走,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创始人。

什么样的创始人,选择什么样的业务核心;什么样的创始人,带出什么样的团队;什么样的团队做什么事情,第一天就注定了。

我们看到太多企业两三年快速发展起来,整个团队就开始飘了。老板开始不再聚焦主业,什么都想干;高管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干出点业绩,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然后,可能就没有了然后。

创业是一场长跑运动。你能跑多远,靠的不是一时快慢得失,而是靠你平时的日积月累,能否在不同比赛环境稳定发挥,不管在天猫还是抖音,或线下,你都能生长得起来跟得上节奏,说明自身基础就是牢固的。

记得2015年刚开始做线下, 当时有人就质疑:老方搞线上又搞线下,不担心顾此失彼吗?

其实我想的很简单:哪里有顾客就到哪里去,始终围绕顾客需求。持续以产品,以零售门店的精益化管理为抓手,驱动业务长期增长。

我跟团队小伙伴也讲:“服装是一门海鲜生意, 不鲜活的海鲜不值钱”,对全行业来说, 时间和质量同等重要, 都是商品的生命线。

创业这么多年,也看到很多的创始人可以当甩手掌柜,一年都不用到几次公司。。。

未来自己有没有那么舒坦还不知道,反正现在白天各种事,晚上加班到一两点,出差尽可能选周末,航班几乎都在晚上飞,这些都是常态。周末有时候休一天,有时候一天都没办法休。朋友还调侃我,老方光头是有原因的。

说实话,出差在飞机上那两三个小时,手机没信号,没人打扰,感觉真正有了自己的时间,读读书梳理一些事情,挺好!

创业这么多年了,看来看去,自己也只能专心去做好产品这一件事。

貌似其他事情都干不好,也没干成。

因为年少无知,四五年前投资做多品牌就搞得一脸灰,交了2个多亿的学费,想想都是泪。

创始人需要自我实现的精神信念

创业是在刀尖上行走,

每个创始人都有强烈的发展紧迫感。

品牌在长期发展的爬坡过程中,有时候会很吃力,各种成本压力和市场诱惑~ 你要顾及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细节,尽全力尽善尽美。

有时候,你希望有多一些的独处时间,专注做一些事情,常常会遇到外面各种来访交流,动不动占用你一天半天时间。你又不能一味拒绝人家,你还是要真诚相待。

做企业做产品一样,都需要老老实实的心态。看到问题本质,回到事物常理规律中,你今天绕开的路,明天最终还是要补回来。

抓方向盘的,路一定要对,方向错了,怎么走都到达不了目标。坊间也很多方法论、很多套路,未必适合用,鞋大鞋小,脚才知道。

每天睁开眼,脑海里就两个字—前进。

有来自发展的目标压力,有顾客的信任寄托,有员工对企业平台的成长诉求,有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期望~它既是动力,更是责任。

这里也想对很多创业中的战友们说:

我们一起把时间拉长了看,看见成长、看见细节、看见光芒,那里有我们抓手的力量。

学习精进是不被淘汰的唯一路径

有人说老方近两年天天在搞内部上课,几百上千人轮番培训,好好干业绩不行吗?

为什么学习,学什么?

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不管你是创业人还是职业经理人,又或你是第一天刚入职场,只有不断拓宽自己认知边界、对事物有更本质理解,才可能乘风破浪,走得更远。

从长期来看,把每个毛细血管都做到位的团队,才能把市场做好。

所以,在我们一年的课程里面,学习的核心就放在客观的自我认知、弥补认知盲区、思维缺陷这些知识上面。

以前不搞培训不是没预算,那时候经验够用,搞业绩过程就可以练手。现在你不搞学习,就是盲人摸象;在有限认知下,光靠埋头研究未必能搞出什么名堂。

我们也处于新阶段的早期,所以有时候牺牲掉一些业绩,也要在一起学习,每周也会在内部群分享学习心得。可以扩充不同角度的思维认知,也能形成团队沟通的语言体系。

总结来看,我们团队是比较“耐打”的。

我们有团队一起提炼的三大精神:吃蟹精神(敢于创新)、袋鼠精神(勇往直前)、大海精神(海纳百川)。不管是10年双十一超卖,还是后来做线下等等,许许多多的变化和危局,都没把我们打倒。靠的是一种信念:“即使业绩败了,精神不能败”。

爱不觉累、快乐, 才能做好事情

一个人上班,如果天天都盯着时钟等着下午六点钟那一刻,他/她一定是过得不快乐的。

上班跟蹲监狱一样,何必呢?

我经常看到,我们很多办公区下班时间还灯火通明热气沸腾;我们的同学深夜还在微信群沟通工作、解决遇到问题。

真正把工作当做一种快乐人,他/她是乐在其中、也能在娱乐中完成工作。那些真正优秀的管理者,能让团队每一个成员,既有"面包",也有"爱情",慢慢实现自驱动。

我总结了一下,一种好品牌的经营方式和一个好的产品,它们都有三个共通点。

重点就三个字:“真、善、美”。

真,就是与人真诚相待,做产品真材实料,在制作过程中,一板一眼做好每一个细节。

善,我认为首先要具有识别恶的能力,形成思想行为的底线。我们心怀善意善念向善行善,在工作中产品中始终践行,通过商业方式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

美,是心里美,有美的创意,美的作品,通过美使更多人享有自信热情的生活,美美与共就是我们走在一起的能量。

十三年,不长也不短。我们的产品、团队、组织体系...... 变得越来越好,需要沉淀下来;有些地方还有不足,正在花时间去精进。

创业是学习的过程,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我们“相信天下顾客都是好人”,也相信天下所有品牌创始人团队,都能如愿以偿,不管你此刻身在何方,我想你我走过的路,每一步都可以感同身受,我们一定能抵达下一个五年八年,下一个理想的远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