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快时尚巨头Zara今年更是不断陷入被设计师指责抄袭的风波中。几十位设计师纷纷攻击Zara母公司Inditex SA 印地纺集团的产品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抄袭。可怕的是,被指有抄袭行为的不只Zara一家,H&M、Forever21等几乎所有的快时尚品牌都有过。此外,据2016年上半财年的业绩显示,H&M集团税前利润暴跌22%至12.4亿美元;截至4月30日,GAP集团净销售额下跌6%至34.4亿美元,同时宣布将关闭75家北美以外的Old Navy和Banana Republic门店。一系列事件,不经让人追问,曾经被追捧得轰轰烈烈的快时尚品牌,如今到底是怎么了?
ZARA是“快时尚”的先行者。所谓“快时尚”,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快”,指快时尚服饰追随当季潮流,新品到店速度快,橱窗陈列变换频率高。“狠”,指消费者购买快时尚服饰相当速度,出手“狠绝”,常变“月光族”。“准”,指设计师眼光准,预知近段时间潮流趋势,在短时间内设计出各式新潮服装;而消费者挑选商品时,看准了就买,绝不迟疑。当然,在价格上的吸引力,快时尚品牌也不遑多让。通过国际大牌最新款发布会及其它渠道搜集时尚信息进行整合设计,然后到生产销售,快时尚最快可仅用12天,但价格不及国际大牌类似款式的1/10。而且,快时尚每一款成衣的生产数量都很少,每年生产的服装款式是一般企业的3到4倍,产品每周更替,货物售完不会再有重复款上架。对如今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人来说,十分容易勾起强烈的购买欲。按迅销董事长兼社长柳井正的说法,快时尚品牌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如GAP等将休闲服大众化商品作为卖点的自有品牌零售商;第二代是融入时尚元素的Zara与H&M;第三代则是注重服装性能、面料以及服饰搭配的优衣库。
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尤其是2008-2012年,快时尚在中国赶上了好时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对时尚服装的需求增加,加上赶上中国商业地产的大肆扩张和零售空间的迅速增长,ZARA、H&M等快时尚品牌飞速占领市场,以速度快、品种多、数量少等特点受到白领和时尚人士青睐,成为大众消费主流。之后,快时尚品牌更是加快开店步伐。从2012年到2013年6月,短短一年半时间,UNIQLO、ZARA、H&M和C&A以旋风式的速度开出新增门店共计207家。同时,快时尚品牌旗舰店门面也是越开越大,优衣库登陆上海淮海路的全球旗舰店,一至五层的卖场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被戏称为“优衣库宇宙旗舰店”。
而,随着实体经济的疲软,实体店面多有关闭,曾经红极一时的GAP、优衣库、H&M等快时尚巨头也似乎逐渐显出下滑之势,面临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市场的多重挑战。而快时尚本身飞快节奏带来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虽然快时尚拥有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超强的货品整合能力和库存消化能力,实现快速设计、快速生产、快速出售、快速更新等一系列目标。但快时尚经营的商业模式,使得其难以对原创性等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在市场需求的催促下,设计感下降、设计师匮乏、抄袭问题成为致命伤之一。同时,快时尚品牌的竞争压力加速也是业绩疲软的原因之一。快时尚品牌的样式新潮但是淘汰也快;而在一些活动促销中,正价购买没多久就降价,也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此外,面对主力客户的变化和激烈竞争,围绕“80后”“90后”和“00后”等不同群体,实现符合目标客户的个性化突破也需要积极推进。毕竟快时尚品牌不断扩展它的销售范围,产品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丧失了快时尚当初的吸引力。从市场竞争来看,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配合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加强多品种、小批量、网络化、信息化等经营策略,生产性价比高、品牌溢价低而多样化的、丰富的产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