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大鳄水土不服兵败青岛

时间:2013年06月08日来源:中国服装网

  “挣扎”3年多,英国乐购最终还是折戟青岛。因为乐购是与沃尔玛、家乐福齐名的世界三大零售巨头之一,它的失利自然引发各界关注,而围绕本土零售企业和外资零售大鳄的竞争话题也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再回首,外资零售大鳄们在青岛已经历过十几年风雨。百盛、佳世客、家乐福掀起外资进驻青岛的第一轮冲击波,而法宝、普尔斯马特相当于第二波,英国乐购、韩国乐天、日本迷你岛等则成为第三波。在外资零售大鳄们一轮又一轮跑马圈地过程中,有的因定位不准或资金链断裂或本土化程度不够,经历短暂辉煌后最终败退,而有的则仍占据一方稳扎稳打。而那些失利的外资零售商并未受到市民讥笑,因为市民们真切感受到他们带来的变化,正是他们的入驻给青岛商界带来“鲶鱼效应”,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商品价格越来越低,服务态度越来越好,原来单一的超市也变身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商城……

外资零售大鳄水土不服兵败青岛0.jpg

  现场>>>

  乐购谢幕留下了什么?

  超市正门竖立着一张写着“感谢支持热情谢幕”的大型广告牌,商场内、班车上也都印着同样内容的宣传广告。7月3日将关门停业,与一些商家失利时的沮丧不同,青岛乐购的谢幕显得大方、高调。

  “别的商场这袋面粉卖21.5元,而乐购只卖16.1元,我一下买了3袋。”在乐购班车停放点,家住幸福家园的杜大妈和邻居在等班车,听说这几天乐购清仓大甩卖,她们集体赶来“淘宝”。在商场内,记者发现清仓甩卖让乐购上演最后的疯狂,不少专柜前都挤满挑选商品的市民。


  不管乐购这几年成绩如何,乐购的名号在青岛还是挺响亮的。2010年开张之际,它曾因不错的硬件条件掀起一轮宣传风暴,总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拥有752个停车位的大型停车场和开阔的门前广场,还曾开辟13个线路的免费购物班车……吸引全城人目光的还属它掀起青岛最热闹的价格战,几百种商品价格一降再降,多次拼出全城最低价,比农贸市场还便宜。不过,这种不计成本的价格战最终也被业内认为是其失利的硬伤之一。而外资零售商本土化难题也再度甚嚣尘上,“过江龙”如何从“本地虎”中争得本土供应链,成为外资零售商的重要难题。

  乐购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与其只有一路之隔的四方利群变化最大,早在乐购入驻前3个月,四方利群便投资1000万元彻底装修,产品种类比以前变得更加丰富,优质产品也比以前变得更多,而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而借着乐购的名气,周边的二手房价格也大幅上涨,周围区域成为当时四方区房价最早破万的地块之一。

  回首>>>

  部分外资商家水土不服

  商场如战场,当前零售业市场化竞争日趋白热化,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零售商,要想在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绝非易事。在乐购之前,知名外资零售商法宝、普尔马斯特等也在青岛折戟,对一些“老青岛”来说,提起它们犹如昨天发生的故事,因为每一个的到来都在业内引起“地震”。

  2002年,来自法国的法宝超市进入青岛,在汶上路上开了第一家店,接着当年8月又开出第二家,到2004年,拥有4家门店的法宝超市在青岛已经取得不小的业绩。由于直接从生产商采购,加之毛利率低,法宝超市的生鲜食品比周围农贸市场的价格平均低5%左右。此后,随着青岛各大卖场及便民店的迅速普及,法宝日渐式微。2007年,法宝青岛4家店悄然关门。

  4日下午,记者到法宝超市汶上路店旧址探访。“定位不准是它的最大失误。”曾在商场工作多年的周大爷认为,法宝定位于社区店模式,论规模、商品数量跟大卖场没法比,论方便程度比不上便民店。处在这种夹缝中,法宝不敢在装修等硬件设施和服务软件设施上投大钱,甚至空调都不敢轻易开,生鲜蔬菜、海货种类也相对较少,偌大的卖场经常只有两个人收银,这导致了恶性循环,供应商和客流量越来越少。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美国普尔斯马特于2001年落户青岛崂山区海尔路旁,属于仓储式会员制商店,开业之初一度火爆,2004年因资金链断裂倒闭。

  历经近20年的发展,青岛成为国内外资零售商集中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超市竞争相当激烈,除了法宝、普尔斯马特外,佳世客等外资商家也在青岛栽过跟头,而业内一致认为,失利的根源就在于定位不准。以佳世客为例,为何香港路佳世客一直红火,而此前开设在辽宁路的佳世客店却失利呢?家住辽宁路的曹女士提到,当时该店周边多为老城区居民,与香港路居民相比,居民购买能力较弱,当时该店布局高端的意大利比萨店、韩国餐馆,产品质量等确实比较好但价格较高,惨淡经营4年后该店最终关门。

  变化>>>

  由“狼来了”到“与狼共舞”

  售货员背对货架通过柜台出售商品,购买蔬菜、鱼肉等鲜活食品需要到农贸市场赶早集,副食店配售油盐酱醋米面……这些上世纪90年代还存在于中国百姓间的购物习惯,已随中国加入WTO和政府对零售业的开放,而被开架自选、连锁经营、低价销售的超市卖场逐渐取代,而产生的这些改变与外资零售大鳄入驻密切相关。


  市商务局商贸处副处长郭振暖对此深有体会,青岛是国内最早引进外资零售企业的城市之一,当时国家规定中外合资企业可在5个经济特区以及北京、上海、青岛、武汉成立,百盛、佳世客等中外合资企业分别于1994年、1998年陆续在青岛成立,它们拉开了青岛商业现代化进程的序幕。其经营理念、运营模式、管理方式正在深刻变革着国内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生活品质,同时刺激本土零售企业加入竞争、应对挑战。

  “去超市正在成为市民主要的购物途径,特别是食品和生活用品,而如今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商场更是市民周末的好去处。”家住辽阳西路的市民邵云芸说。

  2004年之后,一个微妙的变化是,“狼来了”的呼声逐渐微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与狼共舞”。一家本土零售企业相关负责人王经理认为外资零售企业给了他们学习、赶超的机会。“外资零售企业的现代零售业管理技术的确高,以前国内零售企业的商品包装箱回收管理混乱,后来有家美国连锁超市入驻青岛,我们发现它是将店内所有的商品包装箱统一回收管理,我们也学习这项办法,就这一项小小的改进就为超市每年贡献数十万元的利润。”王经理说。他也提到,商店可没有柜台、顾客直接从货架上取货,收款统一操作,这些都是外资零售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带来的改变。

  据了解,外资零售大鳄相继入驻青岛,本土企业利群、利客来、维客等超市也是严阵以待并虚心学习,他们展开向“洋商业”全面学习,从货架摆放、收款台放置、以及食品现场制作等方方面面。近年来,本土企业开始更深入、更系统地学习现代商业管理,如今青岛的本土企业也均实现了单品管理,以及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物流配送体系,而在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上,本土零售企业也有了质的飞跃。

  外来和尚如何念好本地经

  出路

  事实上,外资零售业陷入困境的并非乐购一家。不久前,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王培和大卖场采购部干货及快速消费品副总裁冯轶两大高管离职,引发业内猜想;而家乐福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及2012年全年财务公告显示,该集团去年全年销售收入为865.58亿欧元,同比仅增长1%,跌至七年以来的最低谷。三大外资零售巨头同时遭遇 “状况”,这也是外资零售商进入中国十多年以来首度出现。

  “尽管进入中国十多年,但外资零售商面对区域型的本土零售商时依然会遇到本土化不足的难题。”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崔迅介绍说,本土化不足不仅体现在产品的本土化不足,而且体现在服务本土化、区域客户消费习惯本土化研究以及供应链本土化的不足。比如,目前中国商品流通体系大多属于层层代理模式,这使得外资大鳄们也无法做到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所有商品的厂家直供,这使其规模优势无法体现。

  在青岛大学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田旭看来,外资零售商进军低层级市场遭遇水土不服也是其失利的原因之一。“外资零售企业一定要在选址和产品定位上做到因地制宜,做好本土化才行。”田旭分析认为,一些外资零售企业在产品的品种、价格等定位较高,却开在周边居民购买力较低的商圈内,这样在经营上就很难持久。


  据介绍,外资零售企业与本地零售商有同质化的趋势。田旭表示,在初入中国市场时,外资零售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品牌资源等方面占据优势,能够给中国消费者以独特的购物体验,很多商品仅在外资超市中才能买到。然而,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追赶,本土零售企业与来自海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已缩小,这也削弱了外资企业的品牌优势。

  市商务局商贸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俗话说“船小调头快”,随着本土零售商的崛起,本土企业灵活多变、善于创新的战术给外资企业以强有力的回击。相比之下,个别外资企业在创新上的保守给本土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外资企业要想在未来竞争中胜出,必须要有选址上的准确定位,并解决供应链的本土化难题,同时还要保持灵活的区域策略。“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现在日子过得好的零售企业,基本上是坚守在一个区域,多业态发展,多元化发展。”这位负责人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