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电商,似乎就不了解未来。不了解未来,就不会有前途。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是看它离互联有多远。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因此,拥抱电商,已俨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1999年到2013年,中国电商由起步到发展,再到变革,各行各业从最初的讨论电商,到试水电商,再到创新电商。纵观当今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电商在商业市场中的地位已逐渐由配角发展为主流。
移动互联出现带动电商变局
继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额突破万亿人民币大关之后,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商市场。而回顾2013年,电商行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其中,浙江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大省,网络平台交易额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41.4%,网络零售总额2027.4亿元,同比增长89.53%,网购渗透率达49.5%。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预计中国网购市场到2016年网购市场规模更将会超过3.6万亿元。在此规模爆炸式的成长过程中,也不乏许多电商企业的“折戟沉沙”,但电子商务的道路还是会越走越宽,比如说移动商务的异军突起。
随着智能手机、PC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商务快速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2013年1月到6月,中国移动网购市场同比增长超过200%,在总体网购交易额中占到了8.6%,同比提高了4.2个百分点,而且正以远高于整体的速度快速成长。举个例子,有一个智能手表品牌,通过10条微信,近100个微信群讨论,3千多人转发,11小时预订售出18698只T-Watch智能手表,订单金额超900万。移动互联已成为电商之路上的巨大变数,将进一步促使电商行业的“大变局”,推动电子商务“第二个白金十年”的到来。
电商企业“困”与“惑”
传统企业之困:在电子商务主流时代,亦或是将要到来的“大变局”时代,对于传统型企业而言,做电子商务“很危险”,但不做“更危险”。其转型电商的过程中会遇到两大难题,即危险性:第一种情况,花了很多钱,整合了很多资源,但结果事与愿违,直接亏损或者销售业绩依旧频频;第二种情况,虽然一触网便势如破竹,销售业绩突飞猛进,但实体店面、线下经销商怨言不止。顺势发展很重要,但若盲目进军电商亦不可取。但不可忽视的是,浙江目前已有60%以上的企业开始利用电子商务推进网商的进程,其中一部分企业已转型成网商。
网络淘品牌之困:在此“剑拔弩张”局势下,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可谓是“进退两难”,但对于在淘宝、线上发家的第一批商家而言,同样会有如此困惑,“生意不好做”。首先是,目前淘宝的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者需求变化也是越来越快,难以捉摸;其次,传统企业纷纷“杀入”电子商务行业,不计成本投广告,降价促销,这给“淘品牌”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国外大牌也纷纷通过电子商务进入中国,他们的运营方式更具“杀伤力”,因为,与他们而言,首先想得到的不是销售额的扩大,而是消费者资料的获取,他们愿意投入重金试水各种网络营销方式,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品牌美誉度和传播度。这无形当中,给“淘品牌的元老们”增加了竞争压力。所以曾有一个品类Top1.的淘品牌有这样的感慨:第一年的时候,感觉电商是“不进则退”,第二年,感觉是“进慢则退”,而如今,已到了“进慢则死”的地步。
传统零售业之困: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初,很多人都在关注电子商务是否会给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带来冲击,直到如今行业人士依旧是各执己见。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7%,这与2011年的17.2%相比,明显增长较慢,增速放缓。这不得不承认,至少目前,电商对于传统零售业带来的影响。由于同质化严重与一二线城市商场消费者的逃离,商圈的性质分化等导致的传统商业的“内虚”与“内需”;以及目前已建成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经营疲软,诸多新建商场空置率达30%以上,正在建设的是已建成的4倍,规划中是正在建设的4倍。综合体挤压周边辐射商家,小店零售生存维艰等,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沿海较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等区域,网上消费人群本身庞大,带来的挑战更是空前。
相比于线上零售对传统零售业的猛烈冲击,未来移动商务对传统电子商务将会是完全颠覆性的。如果说传统电子商务是在传统零售的地盘上新建了一座“大厦”的话,移动商务则是在整合与重构新的“生态圈”,而像阿里、腾讯等平台之间的竞争,也一定就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原有的格局、经验将可能不起作用,我们需要用新的视野来面对移动商务的“大变局”。也就是在此意义上,虽然移动商务会给众商家、企业、品牌提供新的“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如果掌舵者拿捏不当(载重过轻或过重,行速与弯道距离不吻合等),发生“弯道翻车”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动荡变局”商家该如何破局
在移动商务到来之前,已经涌现了一批“先行者”,开始进行认真地思考,自我革命。更有“前卫者”已经开始预备裁撤单纯的电子商务部门,转换成后台支持部门,为前端的销售提供数据、用户、产品开发以及营销等方面的支持。他们已在电商的蓝海中“划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并已蓄势待发开始迎接“电子商务新的白金十年”。
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无论其增长速度有多快,都要面临“增长的极限”。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就是人流红利、流量红利已开始变弱,几近结束。但是当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的时候,这个限制就会不复存在,日益强大的移动终端及其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息化的触点,消费者希望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其想要的任何产品,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将走在前列。正如一些有远见和执行力的酒店已经开始把酒店同时成为体验式购物商店的那样,顾客看上酒店的某个物品,就可以顺手买下,线上与线下的界限将越来越融合,O2O模式也将成为现实。目前还需2-3年的窗口期,预计在2015年前布局成功。
之所以这么说,首先从社会学上来讲,1985年出生的群体,到了2015年就是30岁,这帮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一代,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购买习惯已形成加上充沛的资金以及忙碌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对于网购的需求量依旧不减。而从商业现象而言,目前在线上销售的大鳄们大多数是传统企业,积压太多库存,预计也会在2015年之前逐步清理结束,如果清理不掉,同样危险。另外阿里今年未能成功上市,那么2015年之前必定成功上市,不然,她的优势会在微信面前完全丢失。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马云一定会加大类似“双十一”造势,持续增加线上销售的份额。所以,传统电子商务在2015年之前还会持续爆发式增长,2015年也将会是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的一个分水岭,到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到底“谁没穿裤子”。
阿里VS腾讯谁才是赢家
对于移动互联的出现,有的人认为,如果说淘宝把传统零售的市场份额抢到线上零售的话,微信商城的出现,会帮助传统零售渠道再把丢失的份额夺回去;但也有人认为,微信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进入“泛零售时代”,O2O模式(线上线下零售整合)由此显然不是电子商务的迷途知返,而是电子商务在前行中的自我完善。那么,移动电子商务是不是就是我们一直讲的O2O,移动商务时代是不是就只要看牢微信就可以,微信和微信商城的不同点又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目前的局面:
首先,微信是以小时、分钟为使用频度的移动应用,淘宝是以天或者周为频度的应用。微信高频度的应用会把用户需求吸干,导致淘宝被截流;其次,微信背后电商的生态基础是人流和资讯流,然后实现商品流,淘宝则是商品流基础上实现人流;再者,微信是以粉丝经营为主导的品牌专营店,淘宝是货架为主导的超市生态;最后,微信可以搭载各种支付工具,包括地面的POS机,淘宝则是必定的支付宝工具。总体来看,微信模式的崛起,导致淘宝盈利模式可能遭遇被颠覆的风险,这也是阿里在短期内必须封杀微信的原因。所以,从长期而言,阿里要帮助商家建立如微信一样的“高效、长期、私有的连接”,这意味着阿里必须“革自己的命”,把原本尽在掌控的流量和连接能力拱手于商家。
在这种局势下,微信商城未来会如何,其实还是要取决于阿里的阻击是否奏效,以及微信掌门人自身的思考。我们在此要注意一个信号,那就是阿里表面上将来往做为一个与微信公开角斗的产品,其实她正在暗地里布局其理解的移动商务布局。ALL IN9加6等业务如果仅仅看上去是在为来往进行开发整合,那就未免太低估马云,太小看阿里巴巴了。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微信商城虽然在电商界掀起了阵阵狂风,但是处在漩涡中的微信本身,或者其掌门人张小龙本人,对微信商城则是谨慎,甚至态度模糊。张小龙一直严格把握用户体验,其中承载微信商城功能的“服务号”,只能每个月发一条。
无论未来阿里来往能否如愿“干过”微信,抑或微信又将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在商家和消费者面前,移动商务的到来将不可避免。通过移动互联网,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信息的实时沟通,让消费者体验到其购买行为在线上线下的自由地转换。因此,在面向未来的全渠道零售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作用,很可能将是关键性的。雷军2010年创办小米时,也表示,目前移动互联网正处于发展最快的时期,快到“超出想象”。因此,未来两三年,移动互联网创业仍旧有大把机会。谁能创造性地让移动互联“发力”,谁就有可能手握赢得下一场战斗的“利器”。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说过,“未来已然出现在现在,只是目前分布不均衡。所以我们要做聚集,只有当分散的资源聚集在一起才能产生更大的能效,有时候足以改写一个行业的发展史。”
电子商务“第二个白金十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将第一次以领先起跑的姿态,走在全球互联网产业的前列。在大变局的时代,必将要有大格局。在此,所有电商企业都应蓄势待发,准备迎接移动互联网的大变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