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批发B2B平台“上新”完成新一轮融资

时间:2018年01月10日来源:铅笔道pencilnews

服装批发B2B平台“上新”完成新一轮融资0.jpg

  根据工商信息了解到,服装批发B2B平台“上新”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华诺创投。工商信息显示,公司还曾于2016年3月获得XVC的天使投资,并于2017年3月获得真格基金和联想之星的Pre-A轮投资,公司官网披露,两轮金额共计近5000万元。

  2017年12月26日,北京上新时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公司新增1个企业股东——深圳五岳华诺天使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即华诺创投投资实体,详细信息如下:

服装批发B2B平台“上新”完成新一轮融资1.jpg

  图表信息来自“企查查”

  服装行业中,以街边时装店、网店形式存在的小型B端商户所面临的可采购价格高、款式迭代速度慢、易有库存积压、缺乏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等问题。公开信息显示,服装B2B平台“上新”就希望能通过买手制上款、限时拼货(聚单、缩短供应链、降低价格)、以销定采+中转仓的模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有媒体报道,买手制上款是这三点当中的核心 —— 公司通过聚拢“买手”这批原来线下就存在的代理人角色,上新可以保证平台早期能找到优质的供给。因为在原有的线下交易生态中,拥有好款式的供应商一般都会先把新款预留给自己熟悉的买手,他们是不愿意一开始就将自己最新的款式放到一个公开平台上的(以避免“抄板”发生)。

  团队方面,上新的核心成员主要来自微软、阿里巴巴、新浪、58、携程、高德等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周渊是清华大学学士,耶鲁大学硕士,云成互动(风云直播)早期核心团队成员,曾任职于美国Silicon Dragon Ventures风投研究机构。

  联合创始人高世兴有阿里巴巴六年销售管理经验,美团、窝窝团两年大区拓展管理经验,历任PP租车销售运营高级总监,罗计物流COO。技术合伙人兼CTO郝德成曾任阿里巴巴商家服务和供应链优化技术负责人,主导完成多仓库存智能优化系统的建立。曾任优分期技术合伙人兼CTO。

  此前,铅笔道曾对该项目做过报道,以下为报道全文:►导语

  回到家乡,周渊照例被问到,“最近在做什么?”

  他解释了一通,对方回以“你怎么会跑去卖衣服呢”。

  去年,耶鲁硕士出身的周渊,突然对服装B2B产生了兴趣。12月,他去杭州和广州调研,随后看上了十三行的模式,想要把它嫁接到线上,做“上新”平台,“帮助客户提升进货效率”。

  “上新”一端连接十三行的一级批发商,另一端连接服装业零售终端的中小店铺,如社区店、商场店等。平台以销定采,客户成团拼单,限时抢批,平台收取5%的服务费。具体模式如下:

服装批发B2B平台“上新”完成新一轮融资2.jpg

  截至目前,“上新”累计合作过上千家供应商,核心供应商100多家,每天上新200~300款衣服,有1600多位稳定的复购客户,“其中一部分甚至半年内复购超过50次”。

服装批发B2B平台“上新”完成新一轮融资3.jpg

  注: 周渊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愿为本文内容真实性背书。

  杀入广州十三行

  凌晨4点半,杭州这座城市还未彻底苏醒,四季青批发市场却已人声鼎沸。

  档口(即服装公司在市场里的销售端)小妹站在台子上,一件一件地试穿今日新款衣服。来自外地的服装店主拿着号码牌,围作一圈。待一件衣物介绍完,店主们纷纷高举牌子,“这件我要5件”、“我要10件”……一会儿的功夫,他们脚边的黑袋子就堆满了衣服,大家满载而归。

  周渊在一旁默默观察着。去年下半年开始,他想在B2B领域创业,最后选定了服装B2B。12月底,他来到杭州调研。

  此前,他想的是轻度撮合模式。但据他考察,这样的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供应商不愿意主动把好款、新款、爆款放到一个还不能验证销量的平台上来。到最后,交易双方都是相对比较差的”。不过新模式是什么样子,他还没有头绪。

  而这一场景点燃了他的灵感。“前期平台没有海量款式时,可通过这种近似于‘拍卖’的方式选出部分精品款式,先抓住一部分客户,激活用户黏性。”

  同时,为期一周的杭州之行让他有另一个发现。“四季青开市的时间很早,包括北京大红门、成都金荷花等市场都是如此。因为本地或周边的客户批发之后还要赶着回去开店。”从开市时间上推断,这些批发市场都是区域市场,“一定还存在着上游市场”。

  查阅资料后,周渊注意到了广州十三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内服装流通市场最上游”。12月中,他杀去广州,直奔十三行。

  十三行新中国大厦的运作机制吸引着他:近3000家档口,每天最多上万新款的上新能力;从设计出款到生产到进入现货流通,“最短仅需3天”。这些现货流通到全国,楼内每年交易额超过700亿。

  而2015年,楼内租金收入50亿以上,几平米的小档口,月租金超过十万,价格是其他服装批发物业的十倍。周渊认为,“新中国大厦的档口租金收益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成功。”

  尽管十三行如此高效,线下仍有很多低效的方面,如远道而来的客户需花费交通和时间成本,从海量款式里挑出好款也要耗费不少功夫。但这些问题,“线上可以解决”。

  心弦一动,他想做“线上的十三行”:把十三行的供应链能力复制到线上,为客户提供由市场检验出的优质供给,提高客户的选款效率。

  但初期平台难以提供海量款式。于是,他想结合杭州开市时的场景,把线下拍卖式的选款搬到线上,实行限时抢批模式。

  锁定优质供给

  调研后,周渊于12月启动了“上新”项目。刚成立,他便拿到2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平台以轻自营的方式,一端连接十三行的一级批发商,另一端连接服装业零售终端的中小店铺,如社区店、商场店等。

  但他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找到优质供给?

  “十三行每天的新款数量最高超过1万款。”周介绍道。而想从这些海量款式中挑出优质款(即销售额高的),无异于大海捞针。不过业内人都知道,“新中国大厦4~12楼的衣服最好”。想找优质供给,就得从这里下手。

  最初,他也充满信心地跑到档口谈合作。“好多家都聊过,也曾与他们畅谈过行业未来”,但商户们没什么兴趣。周无奈道:“和生意人谈未来是没有意义的。”

  经此挫折,他把目光放到市场中的薄弱环节——买手。“服装业极度非标,每个款式都不一样”,采购频次高,而客户大部分又不在本地,“这样会发展出代理机制”。

服装批发B2B平台“上新”完成新一轮融资4.jpg

  ◆ 买手们在挑选款式。

  十三行中有上万个代理买手,他们和客户之间只是轻度的雇佣关系,是市场中最容易撬动的一环。这些买手散落在市场的各个角落,每天游走于各个店铺间,哪些款式是爆款、新款、好款,他们都知道。“所有的信息都储存在买手的脑子里。”

  过年时,团队找了五六个买手合作。第一次没经验,找来的买手“合作意愿不太强,货路也不太对”。

  今年3月,周渊自建买手团队。问题又来了,自家的买手不了解行情,不知道哪个款好。“市场的水还真是挺深的”。判断款式是否优质,“是由销售情况,即好不好卖决定的。市场已产生了大量的未经整合的销售数据”。

  试验了两个月,他重启并扩大了与市场买手的合作。买手们去各个档口拿到衣服款式的照片,之后“上新”根据图片,向供应商下单、付款、收货。

  团队则把控整体,划定核心供应商范围。周渊按品类选择一级核心供应商。“比如大衣和裙子会选择不同的供应商。”这样,商品结构是丰满的。“客户到平台来,什么类型的商品都可以选择。”在此范围内,平台“聚焦流量”,锁定优质供给。

  限时抢批模式

  初次与市场买手合作时,“上新”App同时开发。到自建买手队伍之时,App上线。

  周渊带着团队,在十三行附近“截流”。发传单,贴桌贴……那些原本要去十三行的客户,特别是远道而来的人,有一部分来到了“上新”。

  客户可以在“上新”中限时抢批。“快时尚就是要多款少量,快速上新。”市场买手提前一天选好款,第二天上架200~300个款式,每次拼单限时两天。

  为了提升选款效率,“上新”以专题的形式辅助客户选择。“有7大维度,如按品类,这个专场只卖裤子或连衣裙;按风格,只卖韩版或欧版等。”

服装批发B2B平台“上新”完成新一轮融资5.jpg

  ◆ 连衣裙专题

  平台以销定采。“上新”服务的是零售终端,比如社区店、商场店等。“他们的拿货量比较少,可能一个款式就拿个一两件,达不到十三行的起批量”。为了达到市场标准,客户可成团拼单。目前,平台收取5%的服务费,“这也是线下市场买手已经运作多年的常规价格”。

  在十三行隔壁,周渊设立了一个中转仓。“客户在平台上下单后,直接形成收货单。”衣服从供应商处收货,再运至中转仓,分拣后,由第三方物流发货。

  中转仓把供应商和客户隔开,设立了一道保障。周渊表示,“我们会构建自己的服务标准”,比如发货前设置质检程序,“降低次品率”。

  截至目前,“上新”累计合作过上千家供应商,核心供应商100多家,每天上新200~300款衣服,有1600多位稳定的复购客户,“其中一部分甚至半年内复购超过50次”。

  为了照顾到客户的挑款需求,近期将上线的“上新”3.0版本增加了“逛市场”入口,“它是一个提供海量款式的商品库,真正地让客户自己来挑选、决策”。

 

标签:B2B 服装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