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全国两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时就表示,今年我国要力争减税降费规模达到万亿元,“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16万亿元,而全国税务部门共组织税收收入11.59万亿元,这意味着减税降费万亿元的规模,相当于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1/16和全国一年税收收入的1/10。在业内看来,在营改增税率减并、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精简等一系列“组合拳”作用下,今年企业主们的减负“获得感”将更加强烈。
今年以来,已有四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多项减税降费措施。具体而言,在减税方面,包括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等政策;在降费方面,已出台清理规范一批涉企收费、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推进网络提速降费、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等政策。这些措施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718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税总局局长王军此前公开表示,今年营改增将进一步发挥作用,让企业更有获得感。“首先是从时间上增效,四大行业推进营改增的时间比去年多4个月,而在抵扣项目上,按规定去年新增不动产抵扣只抵扣了60%,今年要把剩余的40%接转过来”,王军表示,此外在税制方面,今年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并为三档,与此同时,国税总局还将会同财政部根据营改增推进情况,适时、适当完善营改增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