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纺织服装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7年02月27日来源:中国纺织网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巩固提升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市是纺织服装大市,拥有棉纺织、染整、针织品、服装制造、服饰制造及毛皮、皮革、皮草生产与加工等门类齐全、产业链较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有228家,资产总额367亿元,从业人员7.1万人。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8亿元、利税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3.6%,实现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2%。出口创汇30.5亿美元。

  (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大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投入,企业的规模和势力不断增强,产品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建有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三)标杆企业示范作用突出。经过持续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标杆式企业,示范作用显著,如金猴集团、迪尚集团、魏桥纺织、山花集团、森鹿制革、艺达集团、汇泉服装等。其中,金猴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中国皮革制品行业前三强,是中国民营制造企业500强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马地毯、山花地毯两大龙头企业,是国内著名的机织及手工地毯的生产基地,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地毯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平方米,地毯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30%,在省内的市场占有率达50%,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迪尚集团是一个集工贸一体、产研结合、市场多元的跨国型服装集团,也是全国最大的服装出口集团之一。

  (四)品牌建设初现成效。纺织服装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行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全行业拥有“山花牌”地毯、“海马牌”地毯、“华羽牌”羽绒服、“艺达牌”化纤被等10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9个山东名牌产品,有“金猴”、“云龙”、“山花”等8件中国驰名商标和1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山花”商标为国内同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山花”、“海马”牌地毯被授予“中国名牌”、“中国地毯市场最具竞争力领先品牌”、“中国地毯行业第一品牌”。山花地毯2012年成功入围“全国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品牌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主要产品远销欧洲、美国、韩国、日本、东南亚、西北亚及香港、台湾、澳门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仅迪尚集团的服装产品年进出口额逾11亿美元。纺织服装产品销售领域涵盖民用、军用、医用、产业用等领域。内销市场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遍及全国各地。

  “十二五”期间,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初加工比例较高。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与纺织服装先进省市相比,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最终产品比例不高,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占比较低。二是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能力不强。我市纺织服装85%以上的企业产品出口海外,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随着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市纺织服装产品海外市场不断萎缩,营销渠道不畅,导致纺织服装企业产品过剩,库存积压严重,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三是创新能力与创意设计能力不足。纺织服装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行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乏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品销售以贴牌加工为主,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数量少,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虽然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但受营销模式、产品定位等因素影响,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普遍不高,与新郎、罗蒙、雅戈尔、报喜鸟、红领等国内知名品牌相比,我市的代表性品牌,还没有能够真正叫响,没有发挥出我市纺织服装区域品牌应有的效应。四是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传统竞争优势受到挑战。国家对进口棉花实行配额管理,国内用棉与国际市场不接轨,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棉纺企业出口产品在价格上缺少竞争力,导致原材料成本持续升高。招工难问题突出,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多,随着工人工资的不断上调,企业用工成本持续增加,企业负担加重。

  二、“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趋势

  (一)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空间向好。一是从国内看,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升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激发内需潜力;“互联网+”时代带来纺织服装产业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二是随着“一带一路”、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等战略的推进,促进我市纺织服装工业开创国际国内新格局。三是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必将为服装产品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我市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机遇。随着我市东部滨海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城市的建设,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阔,将由工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到农业生产、园艺培植、公路交通、城市建设、物流配送等领域,必将成为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新材料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我市纺织工业主要原料中,棉花、羊毛等多数原材料需要进口,合成纤维生产面临压力。因此,向海洋生物要纤维,开发利用各类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生物质资源,将成为纺织服装原料的重要来源。随着海藻纤维、功能性医用纺织面料、高端符合太空服面料、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与生产,将推动纺织原料多元化发展,让我市在纺织新材料研发领域得到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深度更大。随着劳动力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产业必须加快提升两化融合水平,ERP信息管理系统、机器人,以自动穿梭机为代表的前织设备,以无梭织机为代表的织造设备等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将加快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五)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销售手段更加多样化。以网络购销等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营销方式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改变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格局,利用网络手段实施“线上”营销,以淘宝等为代表的B2C销售模式、以“团宝网”为代表的“网络团购”模式,已成为年轻消费者的主流消费方式,“网购”已成为国内外消费市场不容忽视的重要销售方式。新的消费方式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格局带来了新的改变。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全市服装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行业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为路径,以国际化资源整合为手段,以产业链完善协调发展为依托,以科技、文化和人才为支撑,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按照“构建科学发展、循环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使服装行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和根本性提升。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拓展市场空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优势资源合理流动。实现优胜劣汰。大力开拓国内外新兴市场,拓展市场空间。

  2.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突出发展重点,带动整体振兴。扶持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品牌产品加快发展,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建立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促进产业全面振兴。

  4.坚持绿色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积极开发应用绿色纤维和纺织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社会、员工之间的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

  1.集群规模明显扩张。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7.8%;利税达到65亿元,利润达到3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纺织服装企业争取达到7家以上,其中,过50亿元企业3家,过100亿元企业2家。

  2.创意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围绕纺织服装的创意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培养、引进高端创意创新人才,搭建一批创意创新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攻克一批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到2020年,建立省级以上研究、技术和设计等各类中心25家。建成服装创意设计和定制服务创新平台、家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皮革制品工艺创新平台、地毯研发设计创新平台四大平台。

  3.品牌优势明显提升。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引进品牌资产、收购入股海内外知名品牌,发展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到2020年,中国驰名商标超过12件,新培育5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建设服装、地毯、家纺、皮革加工四大产品聚集区,到2020年,四大产品聚集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将我市打造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品牌高地、精品制造基地。

  4.节能环保明显改善。到2020年,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水平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企业普遍实施清洁生产,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建立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发展重点

  (一)发展重点产品

  1.纺织面料。发展海藻纤维纱线、休闲面料、棉混纺纱等产品。重点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粗放呢绒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等产品。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和产品研发,鼓励发展一批应用于医疗卫生、汽车内饰、高铁交通等领域的复合无纺布等产业用纺织品。

  2.服装产品。支持发展西服、高档衬衫、职业装、皮草和皮衣等产品,重点发展高档时装、羽绒服装、针织服装等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自主品牌,加快发展抗菌医护服、抗蚊虫叮咬野外作业服、消防服、防弹服等功能性产品,带动面料、辅料、设计、品牌等产业链上诸多环节的整合与配套发展。

  3.地毯产品。攻克生物基尼龙地毯纱线纺织技术和地毯矩阵智能送纱技术,支持发展阿克斯明斯特地毯、威尔顿地毯、簇绒地毯、方块地毯、彩印地毯、手工地毯、挂毯、汽车地毯及毛纱、长丝、PP纬纱等地毯配套产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精品高档地毯、挂毯、生物基地毯、可完全降解地毯、纯植物材质地毯等产品。

  4.家用纺织品。加大各种超仿真、功能性和生物质纤维等高科技材料在家纺产品的应用力度,增强配套缝制加工能力,重点发展樱桃核保健枕、高档鲁绣家纺真丝被、高档抽纱刺绣工艺纺织品等家用床上用品、窗上用品、台上用品、装饰用品以及染色印花纺织面料等系列化、功能化、时尚化产品。

  5.皮革制品。支持企业在扩大牛皮革、猪皮革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时尚化裘皮服装和多功能鞋面革、服装革、汽车坐垫革以及功能性和舒适性较强的鞋类、箱包等产品,重点发展军用作战靴、军用便携包等产品。

  (二)壮大骨干企业

  1.金猴集团。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为依托,提升鞋、包、服装等产品的创意设计水平,发展名优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巩固民用市场,拓展军品应用领域。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2.迪尚集团。通过提升创意设计水平、自主品牌建设、供应链建设,以及电子商务和实体店铺的互补发展,实现品牌和规模的双扩张,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3.魏桥纺织。开展海藻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性研究,扩大高档精梳、功能化纤维混纺和可降解功能性纱线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亿元。

  4.芸祥绣品。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智能绣花工艺技术改造,实现贴布绣、亮片绣、扣锁绣等传统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亿元。

  5.汇泉集团。开展私人服饰定制和立体裁剪服务,重点发展麻系列休闲裤。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亿元。

  6.皓菲集团。开展银离子高效广谱抗菌和防渗透医用纺织品研发,为拓展医疗、军工、特职等家纺产品应用新领域打下材料基础。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

  (三)打造行业隐形冠军

  1.海马地毯。通过尼龙地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扩大尼龙地毯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亿元。

  2.山花地毯。以品牌优势为切入点,巩固传统商业地毯市场,拓展特殊行业(铁路、民航、海运等)和民用地毯市场。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亿元。

  3.森鹿制革。开发新产品,扩大鞋面革和箱包革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亿元。

  (四)培育行业“小巨人”

  1.艺达集团。依托园区建设,形成纺纱、织布、染整、加工、包装、店售的链条式家纺产品生产体系,提高大众化棉制品生产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

  2.博优纺织品。扩大农用、建筑用、工业用无纺布产品生产应用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亿元。

  (五)建设四大创意创新平台

  1.服装创意设计和定制服务创新平台。支持迪尚集团整合已有的20多个部门级设计研发机构,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创意设计团队,打造我市首家中国(威海)服装设计创意平台,加快实现由代工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生产的产业转型,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鼓励汇泉集团建设以个性化定制服装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创新平台,在发挥企业自身的设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引进日本、韩国和台湾的高端设计人才,开展个性化定制服装业务,为我市及周边地区中小服装企业提供设计、技术、后整、检测及人员培训服务,同时也为高端消费群体提供私人服饰定制服务。

  2.家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依托艺达集团、芸祥绣品、云龙绣品等企业现有的省级技术中心,建设家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对高端复合纺织材料和环保型功能性纺织面料的研发,突破嵌入式纺纱、高档工艺家用纺织品智能化生产等技术难关,把高档家纺产品做得更精、更细、更专。

  3.地毯研发设计创新平台。支持山花地毯与美国的研发机构进行合作,搭建地毯研发设计创新平台。开展地毯新材料、工艺、图案、色彩等方面的设计研发。加大节能环保材料、生物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发展能够替代石化资源的可再生资源生物基地毯材料。

  4.皮革制品工艺创新平台。在金猴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建设集皮革制品工艺研究、新材料研发、检验测试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重点攻克鞋靴腔囊结构减震技术、双密度一次性注射成型、皮革疏水、耐黄变和抗老化技术,解决鞋类微观环境净化、换气减震、保健按摩以及防滑、防水等关键难题,带动皮革制品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优化升级。

  (六)打造四大产品聚集区

  1.服装、皮具产品聚集区。以金猴、迪尚集团为龙头,以汇泉集团、华羽服装、皓菲集团等企业为骨干,以环翠区、高技术开发区为发展基地,打造国内重要的高端服装、皮具产品集聚区。通过服装创意设计中心建设、皮具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立体裁剪和个性化定制服装的开展,提高服装产品创意设计能力,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丰富服务内容,拓展销售渠道,发展名牌产品。鼓励迪尚集团、汇泉集团等企业开展3D技术量体定制服装的研究和应用,实施高端服装制造。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2.家纺产品聚集区。依托文登区良好的家纺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家纺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抓好芸祥绣品智能自动化绣花技术、万得集团高效短流程绿色生态印染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高档鲁绣产品电脑绣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鼓励企业改进技术、工艺,采用新材料,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发展科技含量高、功能性强的产品,培育全国品牌和国际品牌,把文登区打造成中国工艺家纺名优产品聚集区。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3.地毯产品聚集区。以山花地毯、海马地毯为龙头,开展防火地毯背胶技术、生物基尼龙56地毯纱线纺织技术和贝尔明斯特地毯研究,支持山花地毯加快高档商用地毯扩产改造项目和海马地毯高档印花地毯升级项目建设。鼓励企业招揽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提升品牌创意水平,形成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成品组装、产品销售到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地毯行业中小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重点发展一批具备抗菌、抗尘、抗污等特殊功能的环保型地毯、生物质材料地毯等产品,把环翠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地毯产品聚集区。到2020年,聚集区形成年产各类地毯产品6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4.皮革毛皮产品聚集区。以森鹿制革、山海皮业、普利姆皮草为依托,发展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业,以荣成、文登为重点建设皮草产业园区,为皮草加工企业聚集发展搭建平台,逐步形成集饲料加工—种貂繁育—规模养殖—毛皮加工—皮草销售于一体、具有强大科研和技术推广能力的皮草产业链。到2020年,聚集区存栏特种毛皮动物达到3000万只,年出产毛皮1500万张,生产皮革1500万张平方米,销售裘皮服装、服饰40000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

  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生产原料及资源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环保、安全生产投入增加,员工流动速度加快,运输成本增加等现状,积极落实设备进口、项目建设、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二)创新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品牌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支持行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公共服务创意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积极整合国际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内外合作性研发设计中心。

  (三)合理布局,实现协调发展。

  强化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与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区位优势互补,形成威海本地服装,印染,纺织等产业相互配套的发展格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建设,加大各行业的纵向链条建设,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增强竞争优势。

  选择纺织服装企业中有竞争优势、有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重点培育,力争形成大众品牌、区域强势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兼有的格局,带动自主品牌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品牌收购;争取在我市举办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展示会,组织协调企业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展览活动,全面提升我市自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五)完善机制,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重点加强创意设计、创新管理、市场营销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育及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流动保障机制、人才评价使用机制、优秀创意设计人才奖励机制等,提升行业整体人才素质,特别是培养和引进既精通前沿技术,又了解纺织服装行业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结合实际开展定向专业培训,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应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大对传统生产设备、工艺的改造力度,实现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决策管理和商务活动的网络化、科学化、智能化,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内外兼顾,开拓两大市场。

  鼓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策略,定位产品结构,实现由外销为主向内外销并重的转变,既要重视外销市场,也要开辟内销市场。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展多元化出口渠道,开辟国外新市场;引导外销为主的纺织服装企业紧抓内需增长的机遇,培育和开拓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