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提出:实现六大转型,塑造核心优势

时间:2016年05月31日来源:中国纺织报

   一直以来,纺织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国纺织工业社会化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形式,目前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去库存、调结构、实现有效供给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也正是当下的纺织产业集群需要着力提升的方向。

  5月27日,2016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会上做了主旨报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中纺联副会长徐文英、夏令敏,中纺联顾问陈树津,中纺联会长助理、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山东省济宁市市委书记马平昌、副市长吴霁雯,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产纺织产业集群地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4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十二五”产业集群发展成绩显著

  王天凯指出,纺织产业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历来备受各级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纺织产业集群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积极探索战略调整与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中纺联对65家纺织产业集群有效样本数据分析,2015年,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利润总额增长6.6%,出口交货值增长4.5%,从业人员增长0.8%。可见,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40%左右的集群经济,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持行业平稳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天凯谈到,2015年纺织产业集群运行体现了新的特点及亮点:互联网战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发展,区域品牌优势和特色创意提升转型动力,节能环保压力倒逼集群企业加快绿色发展,区域战略协作创新集群产业互动模式,大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凸显。

  但王天凯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纺织行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今年国家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存在一些需要重点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二是降成本任务依然艰巨;三是优质棉原料供给短缺;四是节能环保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五是研发以及营销模式创新能力不足。因此,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任务也面临迫切形势。

  “十三五”转型升级是集群工作重心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纺织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和任务,‘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为纺织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王天凯说。

  王天凯表示,在“十三五”的发展中,纺织产业集群工作的重心应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充分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集群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几年努力,形成一批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产供销紧密衔接、智能制造与现代物流高效结合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各集群地政府要加大力度,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六大转型。即推动科技转型、绿色转型、智能转型、特色转型、品质转型和管理转型。

  对于纺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夏令敏表示,在当前形势下,虽然部分比较优势如低工资成本等已明显减弱,但仍有众多优势在支持着集群经济发展,比如地方政府在政策措施上的鼎力支持、独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与专业市场互促互动、专业信息在区域内迅速传播以及逐步全面完善的公共服务等。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巩固原有优势,以创新的思想将原有的优势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夏令敏认为,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纺织供应链应该积极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加强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纺织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打破原有运作模式和传统的商业运营,促进纺织产业集群加快转型,以获得是实质性突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发达国家的服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创新驱动能力和发展的动力并不是来自于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更多的是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创意设计能力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能力。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制造业的提升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发展围绕纺织服装业的生产性的服务给行业创造更多的发展要素,进而整体提升纺织产业的水平。对于当下产业集群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生产性的服务平台,提供包括研发、创意、金融、信用等多方面的服务。

  王微还表示,过去我们对集群的低成本优势看得比较重,但是从目前来看,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的提升也很关键,产业集群围绕一个产业核心的大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会形成产业链下多样化的增值优势,这也是集群创造不同于其他一般性企业的增值优势,是产业集群向更成熟阶段发展的核心优势。(中国纺织报)
标签:纺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