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思维撬动纺织“互联网+”时代

时间:2015年08月12日来源:网上轻纺城

  “互联网+”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认为这与两位中央领导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提到互联网有直接关系:一是2014年8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中指出 “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这是中央高层第一次提到“互联网思维”;二是今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喝了一杯3W互联网创业咖啡,并再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

  一时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大家纷纷摩拳擦掌对传统产业准备大干一场,但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缘于对互联网的认知不足进而导致对互联网的焦虑。

  传统纺织产业需要植入互联网DNA

  近两年,互联网企业风生水起,在媒体报道中出尽了风头。在我国传统制造业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却有花不完的钱,无穷尽的想象空间和“市梦率”。可以说,我国现在所有产业中只有互联网产业是与美国并驾齐驱,领先世界的。如今全世界最大的10家互联网企业中,中国互联网公司已占4席。其中阿里巴巴去年9月在纽交所的IPO打破了人类历史上最大IPO的记录,融资250亿美元,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据财报显示;阿里巴巴的净利润率是44.57%,市盈率目前为54倍。而我们纺织行业的佼佼者、标杆企业——鲁泰纺织在去年获得17%净利润的时候,市盈率才10倍左右。而在今年的大牛市中,鲁泰A的市盈率也只有16倍。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传统纺织企业如何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来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呢?

  Kevin Kelly 在他的《失控》这部大受互联网人士推崇的书中提到了人工智能和网络经济。Kevin Kelly 提到,“离互联网越远的地方,越有机会”。传统纺织行业的人觉得纺织上游原材料离互联网、甚至是电子商务很远,很难用互联网改造和推动这个产业。但是,传说中的“互联网风口”现在已经吹到了纺织行业,产业互联网现在已经是TMT行业最火和最受投资人青睐的赛道。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很多标杆企业值得纺织行业学习,例如“铜道网”,这是一家专注于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深入挖掘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需求,给同行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增值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非常可观的利润。类似的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还有“金银岛”、“我的钢铁网”、“找钢网”等。

  上世纪90年代左右,浙江一带企业家创办了很多 “中国XX网”:例如“中国化工网”、“中国纺织网”、“中国服装网”、“中国棉纺织网”等,这些都是老一代企业家创办的以卖广告位和收会费为主的资讯类平台,但这些都是Web1.0 时代的产物。如今已是移动互联网和DT数据时代,之前的模式都不能为时下的企业解决最迫切的需求。这就需要年轻的80后、90后——行业内的主力军来完成转型升级。

  我们用与纺织行业非常类似的钢铁行业做类比。二者都是万亿级的市场,都是供远远大于求的产业。钢铁行业第一代互联网平台的代表是“中国钢铁网”,创办时间很久,但是到今天还是以卖咨询、卖广告位和收会费为主营业务,现在已经被行业内很多后起之秀赶超。钢铁行业第二代互联网平台以“我的钢铁网”为代表。短短几年,“我的钢铁网”已经在主板上市并拥有200亿元人民币的市值。钢铁行业第三代互联网平台以“找钢网”为代表,成立仅3年时间,去年网站上的业务流水已经有688亿元人民币。看到这些大家会不会思考,为什么我们纺织行业没有出现新一代的电子商务平台呢?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

  很多传统企业家告诉我,他们正在做互联网转型,和他们聊天后才发现,他们只是浮于表面,为了做互联网而做互联网,甚至他们公司做了个 APP,开个了网店,以为这就是互联网。其实这些都是“+互联网”, 还远远不是 “互联网+”。

  实质上,传统企业玩互联网,会玩儿的话都是在做减法,最会玩儿的是在做除法,三下五除二,把原来很繁琐的管理或是销售简简单单地就搞定了。如果开了APP还需要更费事、花更多钱来买用户的话,那还不如原来的电话邮件和传真来的划算。开了网店却还没有想清楚怎么引流量或是花大价钱买流量,那还不如把原来的实体店里的产品和服务做好,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回头客。

  首先,我们从宏观上探讨人的思维体系。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和文化,有的企业就适合做制造,做贸易起家的企业就适合做贸易,而且企业家一旦到了一定年纪,就有了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的现象,很难从新的角度出发,做新的顶层设计的商业模式。

  根据摩尔定律,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是每18个月翻一番。过去这么多年都是机械工程的年代,都是建立在牛顿思维影响的思维体系里面,凡事大都呈现规范化、有秩序。

  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或是更具体的移动互联时代,一切几乎都是由量子科技创造出来的计算机芯片所主导,到处充满了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牛顿思维已经难以适用。牛顿思维重视定律、法规和控制,强调不变的“静态”;而量子思维重视的却是不确定性、潜力和机会,强调“动态”、“变迁”。如今的商战中,如果还仍用老工业时代的牛顿思维来管理,强调集权,员工只需要听上级的命令行事,那就必然陷入困境。如果确定需要转型,企业管理者首先需要跳出原来的价值观体系,转变过去的思维模式。

  苹果公司靠自己的 iOS 操作系统打败了微软操作系统。看一个企业的“操作系统”,只要看看董事长和管理层读什么书就会一目了然。而我在传统企业家的办公室,看到他们读的往往都是《丰田模式》、《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等。因为这些企业家脚踏实地完成了原始积累,现在多忙于规模化生产,在红海中与友商拼成本拼价格。

  但是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他们最初往往在原始积累和资本上比过大型传统企业,但是小米如今通过短短4年的时间从0做到了450亿美元的市值。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小米不是简单地通过丰田模式或精细化管理做到4年450亿美元市值的。

  姑且不谈小米,现在看看北京的新创业公司,在公司只有一间办公室和十来个人的时候往往就融到了几百万甚至一两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这远远不是因为创业团队精于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而是在于他们有最适应时下公司急速发展的思维体系。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在去年8月战略会上就号召公司管理层读《三体》和《量子物理史话》, 这些看似和公司管理无关的书,实质上会在更高层面的思维模式上影响企业的发展。而最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往往读的书都是《失控》、《从0到1》、《精益创业》等研究在充满不确定性环境下思考问题的方式。

  其次,纺织企业最好要抛弃原来“官本位”思想,打破旧的公司人事管理体系,创立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鼓励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在传统企业里,都要称呼这个总那个总,或是这个部长那个部长,董事长告诉总经理怎么做,总经理告诉高层们怎么做,高层再告诉中层管理者怎么做,逐级往下灌塑思路和执行方法。如今,民主化是大势所趋,公司老板和员工也是平等的,而且80后、90后的员工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而50后、60后管理者因为脑力里的内容太多,对移动互联网是需要后天的接触和学习才能懂的。如果你要员工自发而起、自我组织,你就要放权,授予他们自下而上的动力和空间,让他们了解到工作对自己的意义在哪里,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华。

  企业转型过程中,失败是最常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创业圣地——硅谷的文化浓缩成两句话就是:“fail fast, fail cheap”,意思就是,“要快速的失败,低成本的失败”。你的员工在上班时偷偷刷微博和微信都不会浪费你的时间和资源,怕就怕你给员工制定了一个详细的需要一年或两年来执行的《商业计划书》,到头来才发现浪费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成为最大的浪费。

  一言以蔽之,企业要学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的更新和优化。如果我们把思维模式比作电脑的操作系统,哪怕微软系统换成苹果的iOS系统,iOS操作系统还是需要不断的升级,这也是互联网人讲的“快速迭代更新”。所以,我们现在更需要用量子思维迎接纺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标签:互联网+ 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