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时装秀上的衣服奇形怪状?

时间:2015年07月28日来源:齐鲁晚报

  每每看到时装秀上,模特们穿着设计奇葩的衣服一本正经地走猫步,我们难免会想,这么不切实际的衣物设计出来到底是干什么使的?到底想不想让人穿啊?时装秀的画风是怎么发展成我们越来越看不懂的凌乱状态,这些奇装异服的存在又到底是怎么回事?

  400年间时尚潮流由洋娃娃传递

  说起时装秀,不得不说的一个城市,巴黎。1391年,法国王后伊莎贝拉用木材和黏土制成真人大小的人体模型,穿上新颖的宫廷服装,作为礼物赠送给英国王后安妮。这种玩偶当时被称为“时装玩偶”,它与今天陈列在时装店的人体模型已经十分相似了。

  此后400多年间,“时装玩偶”在欧洲盛行,逐渐成为礼仪风俗。19世纪在美国和英国还先后举办了玩偶时装展,被认为是现代时装表演的前身。

  19世纪40年代,“高级时装之父”查尔斯·沃斯把模特从玩偶换成了真人,取得了良好的推销效果。

  1900年,巴黎时装协会主席帕奎夫人在巴黎举办庞大的时装展示会,把当时模特展示的场地从平地移到了舞台上,为正规化时装表演开了先河。

  时装勾搭上了艺术就开始凌乱了

  说了半天服装模特的历史,其实重点是,你现在频繁看到的“出乎意料”的服装设计,也不是近来才有。那些颇具创新思维和艺术性的设计风格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了。比如,打破艺术与时装的隔墙的超现实主义服装设计。

  超现实,核心就是脱离现实,强调人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要感性,不要理性。这种放飞脑洞、不循规蹈矩的新思潮很快影响了时装业,如服装界超现实主义创始人艾尔萨·夏帕埃里。随后战争的到来阻断了夏帕埃里的工作,战后她很快也宣告退休。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设计师愿意挑战她创下的辉煌,与此同时,超现实主义这种艺术流派在战后也因领导者的去世而式微。

  战后,各种艺术风格应运而生,野兽派、未来派、立体派、抽象派等等,时装面貌越来越纷繁复杂。

  为什么时装秀上的造型越来越荒谬?

  最近这些年,时装表演形式更加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秀场上出现越来越多让人捉摸不透的艺术性设计。

  那是因为时装秀不再像它刚开始那样只是单纯地营销要卖出去的服装,更多的是偏向艺术上的审美和创新,而不是实用性功能。

  每个季度展出的系列都会有特定的主题,当秀结束以后,这些东西会被时尚界人士转化成能穿的款式,在成衣店或商场里售卖。T台上那些服装的颜色、面料和大概的审美会保留,但那些怪异的特点会被砍掉。

  当然,这些不实用的服装还是会等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那就是明星或者巨富,偶尔会穿着设计夸张的服装出现在公众面前。

  就算某个秀上的服装款式真是雷死人不偿命,时尚媒体也不会有什么针对这个设计师的不好言论——品牌都是各时尚杂志的大金主。这样一来,设计师在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还会有什么顾忌呢?于是越来越多疯狂的设计出现在秀上。

  再说了,时装周里,看秀的时尚界人士一天跑了七八场秀是正常的事,如果场场秀都是正常实用的衣服,看个两天就看吐了,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给模特头上戴个水桶的设计师是多惹人爱了。

标签:时装秀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