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纺织面面观--纺织面料设计师赴韩考察有感

时间:2013年07月16日来源:中国服装网

  吴江东亮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海鹏是参团的代表之一,在韩国,他惊讶地发现,韩国企业的科学化管理、高素质的员工以及产品开发系统的完善,成了他此行最大的收获。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如今,企业家到国外出国考察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但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和中国企业家在出国考察时又有着哪些特殊的体会和经历呢?如果说改革开发初期的企业家出访国外是在摸索经验、学习如何学习,那么时过境迁之后,当代的中青年纺织企业的主力关注国外企业的点在哪里?让人好奇也心存疑惑。

  效益≠规模?

  这不是周海鹏第一次到韩国考察交流了。

  在一家韩国企业的工厂里,他看到,狭窄的车间走廊里,一台台织造机器被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这个面积不大厂房的走廊两侧,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机器的显眼位置还配有机器型号、操作工姓名、正在生产的产品名称、甚至日期、天气等信息。由于位置有限,这样的标牌只能通过一根细绳穿过,系在显眼且不妨碍工人操作的地方。“远远看去,仿佛是一双鞋的标牌还没有被剪掉。”周海鹏说。

  这是企业的第二层车间,在其他几个车间里,类似这样的标签状物体层出不穷,有些机器旁边甚至挂着厚厚的一个本,稍微讲究一点的,会把这层层叠叠的信息装进一个文件夹,就像求职简历。

  “韩国的面料无论从质量还是花型创意,想必国内做面料的企业都有所耳闻,从他们工厂体现出来的简约而有效的工作方式,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独特思维逻辑和企业经营方式。”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谢方明说。“韩国土地寸土寸金,机器密集的排列方式和有效整合信息的手段首先给人一种印象——真正的集约化生产;其次,方便直观的信息牌体现了韩国人注重高效、有成果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细节为韩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重要的一席之地埋下了伏笔。”

  狭窄的通道中,走在周海鹏后边的,是吴江盛路数码喷印面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平,他所效力的国内企业规模不小,正在一前一后地跟周海鹏探讨着同样的话题。

  在李国平眼里,效益是不能和规模画等号的,而像韩国纺织企业这样短小精悍的企业运作方式在他看来,有着别样的吸引力和借鉴意义。“中国企业无节制的规模式扩张,缺点,已经显而易见了,这样的企业经营模式应该说早已不适应,也不该适应现在的经济节奏,况且,这和国家提出的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也不吻合,是时候调整我们的经营思路和战略了。”

  谢方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内行业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也清楚地总结过,韩国的对口企业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有利于我们反省自身,总结再出发。”


  员工素质,是核心

  表面上,车间里巨大的轰鸣声震慑着四周的一切。但在这嘈杂的环境里,为数不多、三三两两、衣着统一、正在盯着机器运转情况的员工才是这里的主角,且是唯一的主角。苏州龙英织染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德明发现,在这里,平均一台机器只需要两个人操作,有的甚至一人操作一台,每一个员工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词——职业素养。

  在参观韩国某企业结束后,冯德明和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做交流,他想了解韩国在应征人才方面的情况,对方非常热情介绍到“韩国人具有很强烈的爱国精神,对于一个韩国人来说,爱国精神支撑着我们的信仰,韩国人工作特别努力、踏实、认真。”

  话语看似平常,却含深意。在和对方进一步的接触中,谢方明向记者说明,在中国人看来,韩国人的性格中有执拗的部分,但或许正是这些执拗的部分,形成了他们无论干什么事要么不干要么就干到最好,这些都让人非常敬佩。反观中国,几年前的数据就显示,纺织行业的工人流动率甚至已经超过了40%。企业要稳定发展,必要前提就是人员的稳定及其技能素养的提高和改进。虽然企业为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剥离不良人力,淘汰能力低下的人员,有利于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提高竞争力。但是,人员不断流失尤其一线员工的批量流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离职,给企业造成的生产秩序、人力成本、员工士气、行业声誉等方面的损失都是不争的事实,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对此,上海棱枫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育才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或许是看人看多了、看久了,从韩国工人的眼神里我就能看到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

  “素质”,已成了当代纺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在招聘员工时所普遍感到焦虑的名词,有社会学者指出,时代变迁、市场资本和消费文化冲击了纺织从业者的价值观。有一批职业素养高的好员工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主动,在发展中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而高素质的形成,除了制度的约束,更有必要让员工增强对岗位的认同感,让员工对自己的发展有信心,能够立足本职工作。同时也要提升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使员工对企业更有归属感,心态更积极。

  设备只是“表面现象”

  信息化,让纺织设备的购买过程,成了一件几乎不需要成本的事情。目前,根据曾经的调查显示,在购买本土纺机产品的意向者数量上比购买洋货、合资货的意向者数量上虽不占据优势,但也没有到相差甚远的地步。不过有趣的是,购买纺机设备的企业最关注的往往是最高端的产品,换句话说,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能买100元的绝不买99元的。

  但这样的方式,能否摘掉中国纺织行业头上“世界工厂”的帽子?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纺织面料设计师主管陈琦认为,“单纯依靠机器想杀出一条路来,不太可能。”这里的原因很多,有产业结构上的,有行业发展模式上的,也有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原因,不一而足。

  周海鹏在这件事上认为,韩国的设备档次比我们的设备低了至少一个档次,但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要跟着他们跑,这一点他也很纳闷。“纺织行业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人们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在量上的一味积累反而并没有出现我们看到的那一‘化学作用’,为什么?我认为,转变发展思路,学习人家做事的态度是今后我回到企业要首先且要长久地落实下去的一项工作。”

  “有人说,中国纺织业所呈现出的是‘一流设备、二流设计、三流产品’的局面,虽然尴尬,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调侃有它的真实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行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品牌、人才、可持续等一系列目标被提出来,从这我们就能看出,纺织业有识之士一定也看到了、想到了这些问题。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问题年年有,但年年我们都能平安度过,我想凭借中国人的智慧,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让这个并不光彩的局面成为历史。”谢方明说。

  西方经济学者发表在《经济学人》上的研究认为,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产业由量变到质变,会经历由积累到提高,再到成熟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企业保障制度的健全、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企业以及这些企业的细胞——人,通过毫无节制的生产、扩大规模攫取利益等类似的企业行为和心理动机会随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以质量为基础、以“生产是为了你我的生活质量,而非利益所得”的观念。


  附:韩国考察单位介绍

  源进株式会社(WONJIN DYEING & FINISHING Co. ltd)

大型人造丝、记忆性人造纤维、尼龙生产企业,其产品性能卓越,技术在韩国处于领先地位,工厂的设备先进。

  新兴株式会社(MONO TEX)

  始建于1973年,40年来一直是行业领先企业,“CREATIVE TEXTILE ECO-WORLD”是其宗旨。主要产品包括超细纤维,记忆纤维,运动装织物,棉混织物和人造丝等。

  新韩纺织(Shinhan Textile Co., Ltd)

  月产量一百万码的大型纺织企业,主要产品有粘胶人造丝、天丝、竹纤维、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等。

  Samoo 电脑印花工厂

  中型电脑印花工厂,主要技术是真丝电脑印花,为百余家丝巾品牌代工,拥有自有品牌。

  WOOSUNG染织厂

  大型印染企业,拥有最先进的印染机械,在安山有两家工厂,每家有二三百名员工,在中国威海投资建厂,其针织品的印染技术突出。

  BVS公司

  韩国唯一一家拥有环保型纺织品添加剂技术的企业,其添加剂产品运用到纺织品中可为使用者增加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

  韩式蒸汽房

  用韩国特有先进技术将天然麻纤维进行处理后制成韩式蒸汽房,引导了蒸汽房革命。

  韩服设计师尹成浩工作室

  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尹成浩运用天然素材和染色技术制作韩国传统宫廷服饰,成为为G20峰会进行设计的韩服设计师。

  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

  由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主办的新兴设计力量服装秀由汉城大学学生设计,由TIME, LACOSTE等品牌进行赞助,是对韩国年轻设计师实力的展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