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品牌或成百货运营突破口

时间:2013年04月19日来源:中国服饰新闻网

  2012年4月,当当网推出自有品牌,包括服装和床上用品,当当牌服装涉及内衣、衬衫、夹克、风衣等不同种类。与此同时,与服装经营毫不相干的苏宁易购也表示推出自有服装品牌。除了b2c电商,在国内自有品牌的开发上,超市业态一直一马当先。其中,家乐福在拥有2000多个自有品牌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自有品牌开发数量;沃尔玛的服装自有品牌一直在卖场中占据着大量的陈列面积;此外,乐购、华联等国内外连锁超市都把自有品牌当做了打击竞争对手的一支有效武器。

  与超市、电商企业涉足自有品牌的开发热度相比,百货店对自有品牌却一直显得犹犹豫豫。近几年,对百货业态做自有品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个别知名百货企业也曾拿出几款产品做尝试,但至今仍是浅尝辄止,鲜有突破。但随着电商企业步步紧逼,抢走线下客,更多的百货店也开始对自有品牌关注,或正酝酿开发。

  尝试突破“看客”身份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会长金玉华认为,开发百货店自有品牌最好选择消费者品牌敏感度不高的商品类别。“比如毛巾,消费者一定会购买某个品牌的毛巾吗?不一定。只要我们委托加工的毛巾质量好,消费者就能接受。”以广州为例,最近一段时间,如果常出入体育西路地铁站,定能发现“teem quality”的宣传画,这正是天河城百货的自有品牌。据天河城百货介绍,除了已推出的毛巾、丝巾和毛衣,“teem quality”还将推出袜子、时尚女袋、时尚女装、纸巾等商品品类。天河城百货“teemquality”的纯棉毛巾系列,最便宜的小方巾只需10.8元,其中一款洗脸面巾只需16.8元,非常实惠。

  除了天河城百货,摩登百货的“mopark”目前主要经营运动袜子和男女装丝袜,广百百货则推出了纸巾品牌。虽然广州目前只有屈指可数的3家大百货公司拥有自有品牌,但预计未来在广州的市场上还会有更多百货尝试发展自有品牌。

  不仅是在广州,其实自有品牌早已在百货店中得以尝试。如今百货店的品牌价值已经不取决于拥有的顶级品牌数量,而在于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中国黄金第一家的北京菜百有“菜百”牌珠宝广受好评;上海开开百货商店的“开开”牌衬衫名列“中国十大名牌衬衫”;北京燕莎友谊商城也注册了燕莎商标,并开发了燕莎牌衬衫、箱包等自有品牌商品。这些百货店自有品牌的出现,无疑加强了消费者对于百货店本身的感知,从而使其成为了形成百货店独特个性的方式之一。

  推自有品牌门槛较高

  百货与制造商直接接触、推出自有品牌产品本是好事,不仅减少了商店进货的中间环节、节省了进货过程中的成本,而且当制造商直接对自己负责的时候,产品的质量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使得百货点凭借自有品牌产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赚取更大利润的同时,消费者也可以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但为何百货店推出自有品牌速度远不及电商企业?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认为,百货只有在销售规模足够大时,才可能做好自有品牌,才能使品牌和百货产生良性互动作用。但目前国内的百货规模还太小、对单品的经营力度也不足,这对百货发展自有品牌是很大的障碍。而且采购模式多采用单店或区内采购,单店或区域店铺间的经营也各自独立,这对自有品牌的发展有很大限制。另一方面,现在百货都是只管品牌,并不直接管商品,因此,百货公司对单品的管理能力很弱,对商品的经营能力不足。百货要推出、发展自有品牌,须克服这两个弱项。

  此外,相比较国内,国外百货业由于具有较强的商品自营能力和自有品牌开拓能力,30%的平均毛利率远远高于中国的17%。而一些国外著名百货店自有品牌的比重最高可达20%~30%,这是它们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

  英国玛莎百货拥有“玛莎”等自有品牌和众多子品牌。与内地的百货企业不同,玛莎百货80%的商品都是出售自己的自有品牌——圣米高。该品牌是玛莎百货于1928年创立,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工厂的制造商”。虽然生产圣米高的厂商多达800余家,但玛莎却从未在其中持有任何股份。该公司只是向制造商提出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向制造商提供技术支援和管理咨询等。。除了圣米高,玛莎百货还经营着多个自有服装品牌,包括limitedcol-lection、autograph he和peruna等等。

  据业内人士估计,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一般比制造商品牌低15%以上,而利润率却能高达30%。除了圣米高,玛莎百货还经营着多个自有服装品牌,包括limitedcollection、autograph he和peruna。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表示,从模式上来说,马莎采取的自有品牌和自主采购模式是保障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也是玛莎在申城竞争的最大卖点。“独有产品可使玛莎更好地展开差异化竞争,同时也能通过这样的概念,刺激年轻人的消费欲望。”


  专家观点

  把自有品牌作为百货运营的一个突破口已成为行业共识,关键要看怎么来做。2011年以来,王府井百货已经完成了购销体制改革,对所有门店实行统一采购,加大自营比例,并组建了买手团队,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上王府井也将砸出过亿元,虽然实体网络不够,但线上、线下联合起来开发自有品牌,效果必然会不一样。

  ——王府井百货集团董事长郑万河

  百货店要做自有品牌,首先必须保证百货店自身的品牌一定要好,因为百货店品牌是质量的诠释。这是做自有品牌最起码的前提。欧美一些高端百货店都有自有品牌,销量也不错,但这是建立在百货店本身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基础之上的。国外知名的百货店都是经过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成功打造出一个“金字招牌”。中国百货业跟他们相比,姑且算是处于起步阶段,其品牌的积淀尚不深厚。人家是用品牌来说明品质,而我们只是在用品质证明品牌。这也是国外自有品牌开发比较容易的原因之一。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会长金玉华

  在联营扣点模式下,大多数百货商场都没有自有品牌,完全依靠招商经营。在零售商资金来源中,比例最高的是应收账款占25%,这部分资金原本是应及时给到品牌商、供货商的货款,如今却成为零售商的无息贷款。原本应排在资金来源第一位的业务利润盈余仅占15%。另一项预收账款,即百货商场发出的购物卡等,居然也占到其资金来源的9%,即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两项占据零售商资金来源的34%,远远超过本应作为商业主营收入的利润盈余。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

  百货不做自有品牌也可以理解,因为自有品牌的开发对目前大多数百货企业来说是醉眼看花,花很美,想拿到却不容易。

  首先,百货的连锁化规模还不够,如果采购规模上不去,成本就降不下来,利润也就提不上去。其次是没有专业团队,联营模式几乎让百货丧失了自主运营的能力。三是如果是做自有品牌,、品牌营销公司的人要由百货公司来担任,这对百货公司的管理要求也会提高,以目前百货业的发展程度很少有能越过这道坎儿的。

  如果百货企业想发展自有品牌一定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流程,二是选品。在自有品牌的开发流程上,要先从整合上游工厂开始,一般是成立买手部,买手部下面会有一个设计室,设计室会请外面的设计师来做设计,然后做出设计方案,出了设计方案之后由验厂部去工厂验厂,验厂完成后,工厂开始生产样品,样品合格后,工厂进行批量生产,出货后,百货企业把钱打给工厂,工厂把货运到百货总部,百货总部进行各店分销。在选品上,要尽量选择能弱化品牌文化的品类,同时又是甩货能力强、库存安全的品类。

  ——北京昭邑零商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刘晖

  百货发展自有品牌有好处,能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扩大百货的利润空间。但百货只有在销售规模足够大时,才可能做好自有品牌,才能使品牌和百货产生良性互动作用。

  ——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