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官方PMI数据显示,产成品库存在连续两个月攀升之后,7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订单继续在50%以下,价格大幅下降。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分析:“库存已经成为拖累经济反弹的重要因素。这一轮库存增长从2010年下半年政策收紧开始一直到目前还未结束。由于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去库存压力,这就限制了企业未来扩充产能的意愿及能力,这可以解释为何近期的信贷需求如此虚弱,对货币政策就意味着边际效用的降低。”
炎夏犹寒
西单商场的顾客稀少,显得冷清。
服装区域,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降价促销。锐步全场五折;新思路部分三折、李宁满100元返35。商场一家品牌运动服的李姓销售员告诉记者,现在本来也算不上服装销售旺季,再加上许多商家的货物库存量都比较大,所以打折是正常的,不打折才不正常。
无论是一线品牌,或是国内的二、三线品牌,都在使各种法子打折促销,有些品牌甚至低至两折。上述销售人员说,今年的折扣不仅比往年高很多,而且打折的时间也提前了。以前都是临近换季才开始搞促销活动的,但现在炎夏才开始,就已经打着换季大优惠的口号来吸引消费者了。
“服装库存高企在行业内早就是公开的秘密。”李先生说现在的局面是,一线品牌商的库存与销售比,普遍达到6:1,其零售单店的销售额也至少下滑10%,情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糟糕。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纺织、服装、皮毛业85家上市公司合计存货达731.72亿元,比上年一季度的623.23亿元增加了108.49亿元,同比增长17.4%。2011年,多数纺企库存高企的同时,由于订单的萎缩,使得过多的库存难以消化。在2011年创出了711.03亿元的高存货后,2012年,纺织服装业的存货不但没有消化掉,反而高于2011年的存货,增至731.72亿元。
产销两不旺的背景下,服纺行业“赊账”经营的模式,显得举步维艰,“三角债”使得企业随时面临资金断裂的危机。
“去年上半年货款能回来90%,今年还没影子”,李先生说,“不得已,我向银行借款200万,仅利息一年就要17万。”
原因
去年开始,国内许多服装企业的库存似乎一下子集中爆发,“库存阴霾”究竟从何而来?
“好不容易熬过了金融海啸,却又遇到欧债危机。”中国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汪前进指出,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贸易环境的变化,使得近两年服装企业的经营环境“风云突变”。
一些服装企业今年的出口订单急剧下滑,大量囤货被迫转为内销,加上经济不景气、消费相对疲弱又造成了大量库存积压。
汪前进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产品库存的周转变慢,既占用了运营流动资金,又导致企业无法更新产品,而没有新品就没办法吸引到更多的顾客,业绩就会严重下滑,从而加剧资金周转困境,甚至最终致使整个经营陷入绝境。
此外,中国大多数服装企业都采用“订货会”的供应模式,提前半年至一年生产产品,且主要依赖下游分销商而不是消费者提供市场信息,企业对消费形势的判断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过于乐观,产品产量远远大于市场实际消化量。
休闲、运动服装等属于大众快速消费品,一旦过季就会快速贬值。而且,服装企业的特性是要不断地推出新品,无法先清理完存货再重新投入生产。源源不断地进行补充生产,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库存“越滚越大”。
除去内外环境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管理的问题。
李先生说:“在服装行业跑马圈地的阶段,渠道扩张速度决定了企业的收入增长,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
很多公司采取了加盟为主,直营为辅的运作模式,加盟店要使用这个服装公司的商标、商号、服务方式等,并向公司交纳50万元—300万元不等的特许费 (订货折扣率相应不同),最终销售收入的25%归加盟商。
以这种模式来实现销售渠道的扩张,效果立竿见影,美邦专卖店初期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发展。
与开店速度相对应的,多数加盟商与服装公司的经营合同中,有一条每年业绩增长的硬性规定。李先生说:“每个季度都有订货指标,远远超出门店所能消化的程度。如果少订点,就会被告知要移交代理权。”
“库存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一旦出现库存问题,短期内将很难得到有效控制。相对来说,库存需要保持在总资产的5%以下才能有限控制其恶化,但是中国大多服装企业的库存与该数字都相差甚远。”旺前进说。
电商突围?
企业陷入了“去库存”和打折“抛货”的漩涡,各大品牌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促销打折活动以消化库存,有的品牌甚至连新品都在打折。
一些企业在处理高库存问题上,主要是靠打折促销来解决,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虽然可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但这并不是长久的发展之策。
汪前进指出,促销让利只能救急,从长远来看,加强产品创新设计、降低同质化、建立精细的库存控制流程,才能令企业“卖一挣一”而非“买一赠一”。
去库存的另一个方式,就是让企业又爱又恨的电商渠道。
无底线的价格战让企业有时候不得不以近乎于零的利润来快速推货,成为一种“断尾求生”的不得已之举。以安踏的今年某新款休闲男鞋为例,在实体店卖239元,而在天猫商城,团购价则为155元,相当于打了对折。
361度年报显示,公司将重点拓展电子商务,并已通过独立的第三方代理,在淘宝网销售鞋服产品。李宁、安踏和匹克也都曾在年报中提到,要继续加强电子商务渠道建设,以适应当下的消费需求,应对高库存的情况。
环球鞋网数据显示,以中国运动品牌基地福建泉州为例,目前已有近七成鞋服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去年,安踏的电商销售额为1.6亿元,特步1.2亿元,鸿星尔克1亿元,乔丹为5000万元。
旺前进说:“中国大部分服装企业做电商,不是为了建设网络品牌,而是增加一个去化的渠道。若长期以此为目标,进行价格厮杀,对品牌的伤害会非常大。”“如果控制不好,电商渠道反而更容易造成库存。”他说,以电商品牌凡客诚品为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时,凡客的总库存量高达14.45亿元,几乎是其2011年销售额的一半。凡客这类服装电商品牌,靠的就是低价来争抢线下市场,当出现滞销款式时,很难再像线下品牌那样靠大折扣促销来消化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