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而棉花纺织行业迫切面临的调整、变革和转型正是“新常态”下的一个缩影。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要求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可以预见,“互联网+”将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是对未来生产、生活、消费模式的全方位颠覆和重组。
“互联网+”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独立的商业资本和经济要素,并为商业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无限种创新可能,数据带来的核心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和利用。2014年度首次在新疆实施的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重建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同时,也促使新疆棉花产购销数据更加准确、透明、公正、公开。2014年度通过新疆棉专业仓储和在库公检,首次摸清了新疆棉花产销、库存等资源数据,为国家棉花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决策提高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今后,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逐渐应用于棉花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在线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带动棉花产业在新的高度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和棉花行业相结合,其核心就是实现交易的数据化、服务的在线化。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也在此进行积极尝试,运用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创新能力,结合自身在棉花行业长期积累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优势,打造集棉花大数据、电子商务、在线供应链金融和物流配送等在内的开放、便捷、高效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棉花供应链综合服务向更高层次升级换代,构建有效服务产业的新型棉业发展生态圈。2015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正在着力建设四个平台:
一是以“i棉网”为载体,开发数据平台,打造棉花行业的“百度”。
棉花产业链条长、参与主体众多、各环节数据信息分散凌乱,利用互联网优势和新技术,加快实现产业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对促进我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初全国棉花交易市场“i棉网”正式上线,初步构建起涵盖棉花生产、收购、加工、仓储、配送、质量检验等棉花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体系。未来i棉网将以大数据为依托,构建集信息采集和查询、库存监管、物流配送、货权登记和变更、质量追溯、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棉花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成为棉花行业的“百度”,为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最终实现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产销精准衔接提供服务。
二是以“e棉网”为核心,建设B2B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棉花行业的“阿里巴巴”。
今年初,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同时推出以“e棉网”为核心的棉花电子商务平台,并不断优化完善。平台整合了交易市场国内外两大市场资源和国产棉、进口棉两大业务板块,为涉棉企业搭建安全、高效、便捷的棉花O2O交易平台。未来,“e棉网”将基于“i棉网”大数据基础上,提供全资源信息搜索功能,方便企业在海量交易资源中寻找到适合的货源,实现上下游高效对接,节省流通成本。
三是以“e棉通”和“棉贸通”为重点,构建网上融资平台,打造棉花行业的“微众银行”。
棉花流通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数量大。交易市场早在2002年就开始为涉棉企业提供资金服务,为银行和企业之间搭建了有效融资渠道。交易市场将继续发挥低利率、高效率的融资优势,并深入开发汇聚网络融资、交易结算、信用担保、安全防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涉棉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四是以交易市场第三方物流监管网络体系为支撑,搭建物流平台,打造棉花行业的“顺丰快递”。
交易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以223家棉花交割和专业监管仓库为依托,以新疆棉公路核查为手段的第三方物流监管体系,为棉花实施运输和仓库有效监控提供了保障。
2014年度是新疆棉花公路运输发展元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抓住机会,基于大数据基础上开发的物流配送业务,在准确跟踪新疆棉花到内地公路运输实时变化的同时,及时为客户提供物流信息服务,方便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未来交易市场将利用大数据和专业手段,对在线加工数据、新疆棉公路核查数据、专业仓储数据等进行有效跟踪,实现新疆棉从收购加工到纺织用棉的点对点跟踪,利用现代物流平台实现产销的快捷对接。
“互联网+”让平台优势与传统贸易相结合成为可能,并最终实现商业模式的重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愿意成为棉花行业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者和先行者,不断发挥平台效能,为产业链上下游构建起信息搜集、交流互动、精准交易的平台,释放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激发市场需求,助推棉花行业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