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土到纽约时装周 “中国青年”们如今有什么新动向?

时间:2019年02月21日来源:HYPEBEAST

  近两年是“国潮”崛起的两年,同样也是身处潮流文化中的这些“中国青年”们开始逐渐发出声音的两年。一方面,本土时尚品牌无论从工艺还是设计上,越来越扎实的硬实力,开始让不少海外市场开始对中国品牌另眼相看,其中个别也已经开始在知名精选买手店内崭露头角;而另一方面则在于,越来越多“中国设计”,开始在4大时装周——这个在传统印象里曾经只属于海外设计的舞台上造成声量。无论哪一面,皆做到了让中国设计发扬,再从“中国青年”中来,到“中国青年”中去。

  “国潮”,这个曾经让国内潮流文化从业、爱好者们多少有些避之不及的“微贬”词,在这些身兼重任的“中国青年”的努力下,已经变成了一个让所有人对之重新审视的客观存在。当现在人们再次提到“国潮”,更多的是在期待这个“潮流”会给人们带来怎样新的期待。

  而这一切的一切,皆与如PEACEBIRD、NPC、Li-Ning、CLOT等等这样的“中国街头文化”带头者,以及为它们打开局面的“纽约时装周中国日(NYFW CHINA DAY)”以及参与其中的每一位“中国青年”们息息相关。

  而除了不停迭代的“中国设计”本身,在这些中国潮流文化变化现状的带头者们眼中,究竟怎样看待“中国青年”,又是如何在这些青年的影响下不断突破自我,从而继续推动中国潮流文化稳步上升的?

  本次,借迅驰时尚、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CFDA)联合主办的第三季纽约时装周中国日的“YOUTH MADE CHINA”主题,这些领头人们和我们谈了谈他们对于“中国青年在纽约”的看法。

  “他们是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影响力的力量来源”

  ——方涛,迅驰时尚创始人及CEO

  三季“中国日”的成功举办,让方涛和他的迅驰时尚越来越了解中国青年。从第一季的空前巨响、第二季的巾帼之威,第三季直接在主题上回归“青年”自身,便是最好的证明。

  “我眼中的中国青年来自于不同的形象。特别是如今的95后、00后,真的是今天让中国在世界上造成越来越重影响的力量来源,同样也是未来的期望所在。”在本季度中,虽然在“中国日”环节期间进行秀场展示的品牌只有peacebird men与NPC两个,但他们却是两个对如今的“中国青年”们造成或造成过深远影响的品牌,同时也是足以分别从两个角度来呈现“YOUTH MADE CHINA”主题的最佳选择。

  从年轻的潮流Icon到网络红人,方涛列举了多个例子,向人们说明他眼中的“中国青年”们,看似毫无联络,甚至横贯多个不相关领域,但都是为了表现在他看来“中国青年”的独特性、独立性以及多样性。

  “这一代人,是不在教条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王明峰,peacebird men总经理

  作为PEACEBIRD男装线peacebird men首次单独亮相的时装周,王明峰联同设计总监徐颖,将时下在社交网络上极其声量的艺术家Trouble Andrew与Hey Reilly联同著名美国卡通IP《芝麻街》一同呈现,同时也是给时下最新的“中国青年”一代们的一张新答卷。

  之所以要联手两位如此具有“叛逆”精神的街头艺术家作为合作对象,出发点同样在王明峰对当今“中国青年”们的看法。“如今的中国青年和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是在全球潮流领域中一齐成长起来的,相对来说更加具有开放精神,更加勇敢。他们有明确的自我主张,而不像上一代,是在教条下面成长起来的。”

  “他们更自信、更独立思考、更包容”

  ——李晨nic &潘玮柏,NPC创始人

  从10年前成军起,NPC所倡导的“潮流”氛围便以友好、创新和开放的态度主导。NEW PROJECT CENTER,NPC品牌的全称恰恰代表了他们包容年轻力量的态度。

  “那个转折点在千禧年,也就是00后。他们从一开始接受的东西与我们都完全不一样。过去20年一代、10年一代人,现在可能3年一代人了。”李晨nic在谈到自己对如今的“中国青年”印象时这样说,“他们一定更加自信、更加独立思考、更包容。”

  重新出发的NPC,要用“NOTHING GREAT COMES EASY”主题与“人类登月”的设计意向重新影响新一批“青年”,同时也是对NPC的过往进行总结后的里程碑式发展。“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去让新一代设计师,甚至不同行业的一些年轻人走出来。”

  在NPC创始至今的10年之中,在中国潮流文化影响下的年轻人也有了极大的变化。“每一个潮流都有起承转合。反而没有一个特别的规则。大家不在循规蹈矩,反而会有些自己去Mix-and-Match的新鲜东西。”与李晨nic一路结伴,潘玮柏也向我们讲述着他眼中这十年,这些“中国青年”们最显著的变化。

  如果说“中国日”是能让世界关注到中国设计的舞台,那么,在这个舞台上进行“表演”的设计师和品牌们,则算得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青年”的绝佳机会。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青年”面孔,会在这个舞台上站到足以代表“国潮”二字的位置,让人们对它再度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