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消失的民族品牌 经营不善or被收购

时间:2016年08月31日来源:新零售微信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任何决策的做出,都应以史为镜,避免再走前人的错路,零售亦如此。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品牌亦同中国社会改革一样,30多年的风雨历程擦拭出了像海尔、康佳、红塔山、美的、TCL、中国银行、李宁运动服等一批闪亮的知名品牌。

然除了这些知名品牌,那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亦或现在仍旧耳熟能详的品牌,有的已经销声匿迹,有的在大浪淘沙中变了主人,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些变了的民族品牌。

经营不善而消失

爱多:“爱多”电器公司成立于1995年,年轻的爱多在年仅26岁的胡志标带领下迅速崛起。公司以“务实、团队、专业、创新”的企业理念,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有竞争力民族品牌激光影碟机类第一名,全国城市市场占有率达第一名。

1998年,爱多便开始出现财务危机,到了1999年上半年,公司危机终于总爆发。随后,胡志标被迫去职。2000年4月份,胡志标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捕,后终审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25万元。“爱多”商标被拍卖,“爱多”品牌彻底覆灭。
      健力宝:“健力宝”诞生于1984年,含有“健康、活力”的保健意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一炮走红,被誉为“中国魔水”。 1994年,健力宝隆重庆祝创业10周年,产品销售超过18亿元,名列全国饮料酿酒行业的首位,1997年产品销售额突破了50亿元大关。之后健力宝公司发生归属权问题,创始人李经纬遭免职逮捕。几经转手,公司一直不能处于一个正常机构应有的状态,后来虽有几次起复动作,仍旧挽救不了健力宝衰亡的命运。

三鹿:“三鹿”品牌的拥有者石家庄三鹿集团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被《福布斯》评选为“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

2008年6月,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宗肾结石病症的幼儿,随即展开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迅速扩大到14名。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事件渐次显露,三鹿奶粉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且全国有6个婴儿死亡,逾30万的幼儿患病都可能与食用三鹿毒奶粉有关。“三鹿毒奶粉事件:导致三鹿集团粉碎性崩塌,如今已消失不见。
   巨能钙:1995年11月20日,北京巨能经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不久,公司便与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合作,率先开始开始在北京闹市区进行免费骨密度仪测试活动一炮打响,开创了巨能钙营销新纪元。

2004年,《河南商报》在显要位置刊登了“巨能钙含有双氧水”的大幅文章。事件发生后,巨能钙销量一落千丈,并波及到了其他补钙产品,巨能钙开始陷入亏损状态。2005年1月,巨能实业总部不得不大量裁员,各销售分公司因销量严重下滑、资金周转困难而纷纷倒闭,“巨能”覆灭。
    五谷道场:2005年10月,“五谷道场”正式上市。“我不吃油炸食品”、“拒绝油炸,留住健康”的广告语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非油炸”独特的产品定位颠覆了传统的油炸方便面市场。五谷道场上市当月即获得600万元的销售额,之后一路猛增,2006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超过了3亿元。

快速扩张,再加上疯狂的营销策略,截至2006年6月,中旺集团在五谷道场项目上总共投资4.7亿元,却只产生了3亿元的现金流。2007年年底,因欠下供货商近1000万元货款和银行4000多万元贷款,五谷道场房山基地被迫停产,全国货源难以保障,销售资金更是无法回流,使得五谷道场资金链彻底断裂。

2008年10月16日,五谷道场正式提交破产重整申请。10月30日,房山法院依法裁定受理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同年11月7日,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发出债权申报公告。

熊猫(PANDA):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36年,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是一个具有71年历史的国有综合性大型电子企业,“熊猫-PANDA”是我国电子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也是中国电子产品第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注册商标。

熊猫电视机给我们许多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儿时的电视的回忆大多数都能带上熊猫电子的影子。随着近年,电子行业的突飞猛进,昔日的绝对龙头老大,已经疲态尽显,跟不上时代潮流,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也许有一天,他真的就消失了。

春都火腿:春都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洛阳肉联厂,因一则“会跳舞的火腿肠”广告,春都火腿肠红遍大江南北,当年的春都几乎成为了当时火腿肠的代名词,轻松取得80%的市场占有率。

1993年12月15日,因生肉的冷库突然起火,存放在冷库里的2600吨原料被毁,损失达4000万元。大火过后,冷库里被烟熏火燎过的生肉,按规定应全部废弃,但春都集团的领导觉得可惜,就把熏烤得不太厉害的一些生肉,混进了生产火腿肠的合格肉里。随后遭竞争对手造谣陷害,进货商纷纷退单,春都集团元气大伤。

后市场新秀崛起,竞争激烈。随后几年春都持续亏损,为了保壳,2017年春都在第二次资产重组时,食品产业完全从上市公司剥离,春都火腿品牌消失。

凤凰自行车:创建于1958年,半个世纪前成为国内自行车累计产销量第一的民族品牌。90年代初,国内(大陆)出口的自行车有三分之一都是凤凰生产。1986年凤凰开始扩张,扩张后,凤凰被眼前形势大好的假象蒙蔽。凤凰没有增强自身竞争力,而是逐步收回品牌使用权,使自己逃离数量竞争。

经过多年的联营,那些小型制造商都具备了相当的生产能力,在脱离凤凰之后,纷纷成立自己的品牌,与凤凰展开激烈的竞争。同时,台资和外资自行车公司抓住混乱局面,打入大陆市场。2001年,公司决策者在探索电动自行车生产上畏首畏尾。新战场开拓不尽如人意,传统市场又面临蚕食。凤凰始终未能一飞冲天,打开新局面。

外资收购

小护士:创立于1992年。据AC尼尔森的调查统计,小护士的品牌认知度高达99%,2003年的市场份额达4.6%,是中国第三大护肤品牌。2003年底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被收购后,小护士的营销渠道被欧莱雅接管,小护士品牌被打压,如今的护肤市场已经很难找到小护士的痕迹。

活力28:“活力28、沙市日化”的广告语曾一度响彻大江南北。1982年,“活力28”在国内推出国际第三代洗涤用品——超浓缩无泡洗衣粉,开创了中国洗涤行业新纪元,市场占有率最高时曾达到76%,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日化品牌”。

因扩大产业规模急缺资金却无法通过上市融资,无奈之下,谋求合资。1996年,活力28集团公司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成立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有限公司。

随后德方投资者将公司“活力28”商标“冷藏”起来,生产、销售并大规模投入广告宣传主推“巧手”品牌系列洗涤用品。最终,“活力28”基本淡出中国市场。7年之后,虽然中国公司回购“活力28”商标成功,但无力回天。

中华牙膏:中华牙膏品牌创立于1954年, 1994年1月,荷兰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控股权,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成,中华品牌经营权租赁给联合利华公司。

大宝:大宝成立于1999年,因“大宝天天见”以广告词被中国人接受,2008年7月30日,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大宝成为该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

苏泊尔:苏泊尔公司始建于1994年8月。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意图收购苏泊尔,2008年完成收购计划,持有苏泊尔52.74%的股权,获得苏泊尔控股权。

南孚电池:1988年南孚电池创立,迅速发展成为国内电视行业翘楚。自1999年9月起,通过数次转让,2003年,72%的股权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避免同金霸王竞争,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2005年,宝洁(P&G)以570亿美元并购吉列公司,南孚电池成为宝洁旗下产品。2014年底,鼎晖投资从宝洁公司手中将南孚电池回购,南孚重新成为民族品牌。2004年被百威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AB)公司全额收购。

银鹭:银鹭是福建省一家家族式食品企业,创建于1985年,2010年的销售额约合54.6亿元。在2011年9月8日的厦门投洽会上,雀巢这家全球食品行业巨头最终如愿以偿,将以生产八宝粥和花生牛奶闻名的食品企业银鹭收入囊中,银鹭、雀巢将通过合资改组原银鹭食品集团公司,改组后拥有新股东成分的银鹭食品集团公司,雀巢方持股60%、银鹭方持股40%。

双汇:前身漯河市冷仓创建于1958年7月,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英雄钢笔:创建于1931年,在英雄几十年的历史上,造就了大量在中国钢笔界脍炙人口,甚至世界知名的好钢笔。2012年,上海英雄金笔厂上月以250万的底价,转让49%的股份给其国际竞争对手、美国老牌企业派克。虽说英雄仍握有51%股权,并保住了企业品牌,但具有骄人历史的英雄金笔,曾两次赶超派克,当年那部电影《英雄赶派克》,曾让千万观众热血澎湃,如今却出卖近一半的股份给派克,怎不令人扼腕?

美加净:“美加净”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上海家化众多知名品牌的代表之一。在最辉煌的时候,年销售额达3亿元,占全国化妆品市场的1/10。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家化在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指令下,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成立了露美庄臣有限公司。合资后由于经营不善,露美、美加净两个曾经著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降低,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大不如从前。在1994年,上海家化巨资回购了“美加净”商标,但“美加净”作为一个尘封太久的品牌,辉煌根本无法再现。

写在最后:纵观以上盘点,我们发现,那么多民族品牌在发展的道路上,总是摆脱不了破产和被外资收购的命运。大多数品牌崛起很快,却又总在“花样年华”的日子里突然灰飞烟灭,或者被外资狙击沦为别人的品牌!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突然的枯萎所给人们的震撼。也许是刚刚拥抱市场经济的国人对品牌的意识尚未觉醒,但是市场经济深入的今天,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如海尔,海信,奇瑞、吉利、等新兴民族品牌的崛起。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曾说:“失败”仅仅是对它们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事件的描述。而作为局外人和旁观者的我们,则希望用我们的“解剖刀”和“显微镜”从它们各自的败局中提取宝贵的“失败基因”。

以史为鉴,可正得失;期望那些品牌的消失,能给我们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