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进“红海” 童装行业新风口已至

时间:2016年08月11日来源:经济日报

  数据显示,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有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6%;中国婴幼儿服饰棉品和日用品市场容量今年将达到2500亿元市场规模。随着“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和“80后”父母成为消费主体,消费者对婴幼儿服饰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行业进入由低端向中高端消费转移的成长阶段。

  随着“两孩”政策落地和“80后”父母成为消费主体,消费者对婴幼儿服饰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行业进入由低端向中高端消费转移的成长阶段。

  2015年,我国市场占有率前十位的童装品牌占有率之和仅为10.6%,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市场分散也给行业企业扩容提供了机遇。

  7月28日,著名童装品牌派克兰帝的运营方童创童欣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被称为“童装电商破冰股”。由于童装市场增速较快,森马服饰、美邦服饰、361度、李宁、特步、安踏等企业都在涉足或加码童装业务板块。

  “童装虽是传统产业,但也是朝阳产业。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大,成长性好,每年保持在12%左右增速。儿童服饰产业消费升级步伐明显,在别的产业开始走平时,这一产业开始提速。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也越来越愿意选择中高端童装,未来市场潜藏更大价值。”派克兰帝品牌创始人罗建凡说,派克兰帝将借助资本支持大力拓展电商业务,努力发展成全渠道、全品类、多品牌、多平台的儿童产品品牌集团,打造儿童产业生态圈。

  数据显示,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有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6%;中国婴幼儿服饰棉品和日用品市场容量今年将达到2500亿元市场规模。随着“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和“80后”父母成为消费主体,消费者对婴幼儿服饰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行业进入由低端向中高端消费转移的成长阶段。业内人士认为,童装市场潜力巨大,产业新风口已至。

  艾索儿童市场研究咨询公司创始人李露凌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童装市场相对成熟,正处在升级阶段,未来会越来越重视品质和个性化,精品和快时尚还将迅猛增长。过去,品牌商主要靠代理商销售,与消费者没有直接对话,未来要建立直接沟通的平台、渠道。她表示,“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扎实做产品做品牌的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借助资本力量可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我国童装市场潜在的空间与容量巨大,但起步较晚,市场集中度低。2015年,我国市场占有率前十位的童装品牌占有率之和仅为10.6%,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市场高度分散也给行业企业扩容提供了机遇。

  “童装行业步入高速发展期,行业没有绝对领导品牌。随着竞争加剧,市场会进一步成熟。”服装零售专家、广州蓝奥零售咨询首席顾问闵光亚认为,成熟表现在5个方面:整个行业的品牌意识得到加强,会涌现出大量的品牌化企业;会产生一批绝对领导品牌,这类品牌和一般品牌的距离会越来越大;一些不具备竞争实力和品牌运作能力的特别是批发型的童装公司会被挤出市场;消费者的品牌需求会得到更大满足,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更多的其他行业或领域的企业会进入童装市场,童装市场的门槛会进一步提高,行业的经营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也会得到较大提升。

  罗建凡强调:“企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转型。一方面,在企业内部,通过互联网提升供应链效率,加快生产周期。过去,设计师闭门造车,‘以猜定产’,并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如今,可以把新品的图片数据放在网上,通过计算消费者在该网页的停留时间来实现柔性生产;另一方面,在对外市场上加大创新,除了在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销售外,要打造自己的IP,通过鲜活的形象与年轻消费者产生共鸣,同时打造立体式、多样化的会员粉丝销售,借助娱乐营销、社群营销、碎片化营销等多种方式,与消费者建立持续有效的沟通与服务。”

  线下线上“双核驱动”将给童装品牌带来更大发展空间。下一步,不少企业还将由以儿童服装服饰为主的业务领域进一步向儿童周边产品领域扩充,横向拓展儿童产品线,包括运动、亲子装、婴童用品等,以增加与消费者的触点。

  童装业被称为服装业“最后一块蛋糕”。企业如何抓住机遇?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说:“童装市场空间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于童装企业现有的模式、品牌定位、渠道定位等能否与新生代消费者相匹配。如果不能与‘80后’‘90后’消费者的需求共振,很难扩大市场份额。”他认为,童装市场近年来已从“蓝海”进入“红海”。在市场竞争中,尚未出现大小通吃的品牌。从未来趋势看,消费者会更看重品牌的价值感,企业只有深刻研究消费者和儿童的需求,做好细分市场,更专心专业专注地做品牌才可能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