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冬天姗姗来迟,萎靡不振的零售业似乎看到了一线生机。
“香港零售业仍然未有复苏,但是香港旅游业的跌幅有放缓的迹象,我希望最差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化妆品零售商莎莎国际主席郭少明在11月23日的中期业绩会表示。
他透露,同店销售方面,今年首季跌幅近5%,至第二季跌幅已收窄近一半至2.5%,而第三季已开始追上持平,香港市场有所回稳。
无独有偶,珠宝零售商周大福(01929.HK)主席郑家纯亦指出:“除非有特别事发生,否则香港零售业最坏情况差不多已过。”
展望未来的零售业行情, 两大零售商的谨慎表态一致。郭少明表示,圣诞期间的销售有望保持平稳,但市场不能期望过高,“内地访港游客数字由双位数增长转为连续下跌,中间好大差距。” 郑家纯则指出,未来跌幅可能有所收窄,但认为经济不会立即复苏,需要企稳后才有望恢复增长。
零售业见底?
周大福、莎莎自2013年自由行开通以来,一度赚得盆满钵满,在游客集中的购物区积极“圈地”,甚至出现一条街上每隔数十米就出现一家分店的奇景。然而,由于内地游客访港人数持续下降,香港的零售业近年来陷入低迷。
11月22日,周大福公布截至9月底的上半年盈利为12.22亿港元,同比下跌21.5%。上半年度营业额减少23.5%,至215.3亿港元,其中港澳同店(同一个品牌的店铺)销售下跌25.7%,中国内地珠宝同店销售下跌20.9%。
莎莎则于次日公布,在截至9月底的上半年,盈利减少至9600万港元,同比下挫37.3%。其中,香港及澳门地区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跌3.6%至29.37亿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比例为81%。
郭少明在会上透露,高峰时期,内地访港游客在港澳莎莎分店的每笔交易平均金额曾达到700港元,而今年4-9月期间则跌至300港元左右,同比去年减少6.6%。截至今年9月底,访港内地游客占其港澳销售额的比例仍然高达近69%。
郭少明坦言,目前仍很难判断香港零售业是否已经见底。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1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338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4.1%,零售业已连跌19个月。
同时,香港零售业9月总销售额按年跌4.1%的数字跟以往相比收窄,为今年以来的最小跌幅,并较市场预期为佳。对此,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郑伟雄近日表示:“情况比较令人放心”,但跌幅收窄主要受到访港旅客跌幅同时收窄所致,并非代表有曙光,预计零售市场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见底。
转攻本地市场
对于周大福、莎莎这类香港零售龙头而言,内地游客无疑是最大的客源。内地访港旅客总数在2015年下降3%;这一趋势仍在持续,截至今年9月,内地访港旅客人次同比下降2.4%。
在这种形势下,零售业巨头们纷纷暂停大幅扩张策略,将目标转向内地和香港本地消费市场。
以周大福为例,今年6-9月期间港澳合共关闭6间店铺,截至今年9月底,港澳共有103个销售点。同期,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开店计划则保持不变,全年目标增加50至60间店铺,目前内地共有2190个销售点。
期内,公司港澳员工成本同比减少12.4%至5.85亿港元,主要通过自然流失令员工数目减少。截至9月底,港澳员工数目下跌16.8%至3770名。
对此,郑家纯解释道:“比如旺角弥敦道,以前多人消费,就多开几个店铺,而现在消费的人少了,市场饱和自然就减少分店。”
同时,由于香港零售业长期不景气,黄金地段的铺租已有明显下调。周大福财务董事郑炳熙称,上半年续租的租金平均减少14%,其中地铺续约租金回落30%,商场租金持平,预期全年续租租金有20%-30%的跌幅。
郭少明则表示,目前在旅游区续租时,目标最少减租40%-50%,“我们最近在一些较好的旅游区地段找到了两个店铺,租金降幅在60%左右,因此决定在这些区域做一些店铺搬迁优化,从而提升品牌形象。”
莎莎亦表示将关闭一些面积较大而盈利能力较低的店铺,从而提升整体的盈利能力。截至今年9月底,莎莎在港澳地区共有112家分店,期内共关闭了5家店铺。同时,公司表示未来将积极选择本地商场的店铺,希望拓展较为稳定的本地客市场。
过去十多年,内地访港游客成为了推动香港零售业的中流砥柱。一些国际品牌纷纷将品牌旗舰店开设在中环、铜锣湾等游客聚集的闹市区,由于扩张速度激进,导致店租水涨船高。然而,随着内地游客赴港“血拼” 热潮消退,高昂的租金让很多国际连锁零售商不堪重负而萌生退意。
据悉,美国服装品牌Abercrombie & Fitch近日决定提前结束其在香港毕打街高达四层的旗舰店租约。这家旗舰店于2012年开业,是公司在大中华区的首家门店,月租金高达700万港元,租期至2019年。然而,A&F宣布将于2017财年第二季度提前解约,不惜向业主赔偿1600万美元的违约金。
11月初,另一家美国快时尚品牌Forever21也宣布将在明年租约期满后关闭铜锣湾京华中心共6层的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