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织布机换成电动织布机,生产效率高了,加入了合作社,‘大布’供不应求。”当了半辈子庄稼汉的恰克勒克村村民吾布力卡斯木·库尔班怎么也没想到,村里传承几百年的“大布编织”老手艺如今帮助了全村人脱贫增收。
恰克勒克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新疆疏勒县塔尕尔其乡,已有800年历史的传统手工“大布编织”是当地维吾尔族乡亲们祖祖辈辈的骄傲。
据塔尕尔其乡乡长艾合买提江·马木提介绍,维吾尔语中“塔尕尔”意为“线口袋”,就是因为乡里有“大布编织”的传统。“大布”在古时为宽幅麻制土布,现在是纯棉织物,绿色低碳环保,广泛应用于擦拭机械、医疗、制衣等行业,在国内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销路较广。
“我们村250户1100多人,3600亩地,人均就3亩多点,靠种棉花、小麦难以增收脱贫,主要靠‘大布编织’补贴家用,但自制手工机械效率低下,一户人家一个月织布净收入也就四五十元。”恰克勒克村支部书记阿卜杜拉·吾布力说。
2010年,村里成立了“大布编织”合作社;2014年,新疆最贫困的南疆三地州实施“短平快”项目,对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产业进行扶持。合作社由此争取到350万元扶持资金,在村里建了纺纱车间,吸引更多村民就业,原始手工织布机也换成了电动织布机,合作社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都得到提高。
“现在合作社成员平均每户一月净收入已增加到2000元,去年全村‘大布’销售收入也达到1800万元。增收效应还使得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32户发展到近200户。”恰克勒克村“祖力比亚大布编织”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库尔班·吾甫尔说。
今年,疏勒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出资近70万元,对恰克勒克村进行“精准扶贫”,为80户农民修建了大布纺织机厂房。合作社还动员成员购置了59台比原有电动织布机效率高3倍的新型剑杆纺织机,将其中20台集中在一个车间统一生产,实现了由作坊到工厂化生产的首次突破。
塔尕尔其乡党委书记安高峰表示,目前恰克勒克村已由单一的“大布编织”生产,发展为集纺纱、“大布编织”“网套编织”外加协会销售为一体的特色纺织优势村。今年全村人均收入预计达7955元,“大布”为每人的增收额度就达700元,明年恰克勒克村将纳入自治区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随着产业化和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大布编织”将为全村实现整村脱贫作出更大贡献。
新疆疏勒:民族传统手工步入产业化
时间:2015年12月14日来源:网上轻纺城
相关阅读
- 中国复合材料创新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 点燃中国复材企业发展引擎2025-06-06
- 这个双11,乘上抖音的风2024-11-04
- 时尚饰界,云选未来!钻汇云选品中心璀璨登场2024-10-30
- 从中国黄河之滨到世界时尚之都:鄂尔多斯市羊绒在巴黎和米兰大放异彩2024-10-14
- 跨越速运聚智聚力打通中国制造“企业强人”之路2024-10-08
- 传承与变革的交响 ZIFEI WANG·王紫菲以“无尽的河流”登陆伦敦时装周2024-09-23
- 科技重塑鞋履未来:Volumental副总裁从工程师到行业专家的转型之旅见证鞋履零售解决方案变革2024-08-07
- 科技赋能服装行业 店+AI订货入选《中国服装数字化转型供应商选型目录》2024-08-05